尉缭坚定说道。
“为何如此确定?若赵迟进攻魏国而非赵国,这对我们而言将是巨大隐患。
即便以我秦帝国之力,也难以同时应付赵魏两国。”
“若赵迟贸然攻魏,南阳之战便成过错,而非功绩,会成为动摇国本的潜在威胁。”
李思严肃指出。
他的话直接否定了赵迟在南阳之战中的贡献,将其行为视为动摇国本的罪责。
对此,尉缭显然不满,高声反驳:“廷尉此言太过极端!”
“是否极端,需看赵迟的实际行动。
若他真的攻魏,诸位当清楚后果。”
李思坚持立场。
“够了!”
祖龙转身制止二人的争论。
“大王息怒。”
两人连忙低头行礼。
“李思,你言辞确有不当。”
祖龙冷眼瞪着他,“虽然之前你针对赵迟之事,我不宜多说,但如今他是大秦上将军,建立了诸多功绩。
如果你继续无理取闹,实在令我失望。”
听到此话。
祖龙脸色阴沉,李思心中一震,意识到祖龙已经洞悉了他的想法。
“大王息怒,臣知错了。”
李思急忙伏地叩首。
“这是最后的机会,寡人不愿朝廷纷争不止,若有下次,寡人绝不容忍。”
祖龙目光如炬,冷冷盯着李思。
“谢陛下宽恕。”
李思额头冒汗。
“你们可知道,南阳大胜后,朕为何未命赵迟攻赵?”
祖龙环顾群臣,声音威严。
“臣等不明。”
众臣摇头。
“南阳一战,赵迟功劳显着,智略胆识尽显。
从咸阳到南阳八日路程,足以扭转局势。
朕若下旨,反成多余,因朕相信他会自行判断。”
“朕确信他必会攻赵。”
祖龙语气坚定。
“正如陛下所言,咸阳离韩地遥远,消息传递不易。
赵迟不知陛下灭赵的决心,若误判陛下将攻而自身不动,恐陷入赵军包围,全军覆没。”
“此风险极大。”
“赵迟真的会冒险吗?”
王绾眉头紧锁。
此话一出,冯劫、蒙毅等重臣连连点头。
若赵迟知情自是另一回事,但南阳大捷是良机,可顺势伐赵魏,然而赵迟不明陛下意图,若陛下不出兵,他恐陷险境。
“朕是在赌。”
“赌他懂朕。”
祖龙神色平静,负手而立。
他深信赵迟绝不会辜负他的信任。
群臣沉默,无人应答。
此刻只能等待,静候赵迟的消息,观望赵国的反应。
许久后。
“报!”
“启禀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