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迟竟得此高位?”
“传闻他仅十八岁,便已荣登如此显赫之位,统领三军?”
众人无不钦佩。
赵迟不仅是秦朝最年轻的上将军,更是天下最年轻的上将军。
“诸位无需怀疑。”
“我大秦向来公平公正。”
“赵迟之位凭战功所得,绝无舞弊。
君上的认可源于其功绩。”
“若有谁为国建此大功,也必将受到相同嘉奖。”
王翦目光扫过帐内诸将,语气坚定有力。
“末将明白。”
众将齐声应答,虽面露惊异,却毫无嫉妒之心。
正如王翦所言,赵迟的功绩皆源自战果。
这表明,在大秦,人人皆有机遇,关键在于能否建功立业。
……
**王翦此言意在激励士气,同时警示部属。
赵迟因战功受封上将,其晋升公开透明,这是每位秦军将士皆知的事实。
“赵迟。”
“说实话,我从未见过此人。”
“若有机会,定要亲眼见他一面。”
王翦心中默默想着。
对军人来说,统帅的智慧与勇敢是最值得敬仰的品质,而赵迟兼具这两点,且年纪轻轻,怎能不令王翦好奇?
“父亲。”
“赵迟在南阳大捷中击溃赵魏联军,彻底改变了我军的战略布局。
君上是否已有伐赵计划?”
王贲问道。
他早已期待这一刻的到来。
“嗯。”
王翦微微颔首,目光愈加深邃。
帐内诸将亦随之凝重,眼神中闪烁着期待。
两年来,驻守边关,除操练士卒、威慑敌寇外,他们鲜有机会主动出击。
此刻,无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君上已有旨意。”
“命桓漪统领蓝田大营五十万大军东进,数日后便入赵境,启动灭赵计划。”
“函谷大营亦将协同行动。”
王翦低沉而有力的声音回荡于帐中。
“好!”
众人齐声应和,士气高昂。
“末将有一疑虑。”
帐内一名年轻将领开口,正是李信。”李信,说吧。”
王翦看向他。
军中五万将士,多有青年才俊,皆为王翦悉心培养的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