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何时,弱者难以为继,何以受辱、受侵?皆因力微,必首遭制。
此乃世间常理,强者存,弱者亡的铁律。
“臣等恭聆王命。”
满朝文武顿时屏息凝神,静候旨意。
“相邦。”
“主事调度粮草、辎重,备足十万大军一年所需。”
"郑国、冯劫,协助办理。”
"尉缭。”
"与桓漪联系,拟定出征计划,明确攻赵方针,并令王翦配合行动。”
"李思,全力辅佐诸位大人。”
"两个月内,孤要大军出函谷,破赵边境城池。”祖龙语气坚定。
"大王英明。”
"臣等愿竭尽全力,助大王成就伟业。”
群臣齐声响应,气氛高涨。
章台宫中,祖龙负手而立,目光锁定沙盘上的晋地。
韩国已归秦,赵魏两国为最后屏障,两国与韩交界的南阳防线显得薄弱。
"赵迟。”
"你带来了如此惊喜,重创两国,想必不会错失良机吧。”
祖龙注视沙盘中的南阳,低语沉吟。
今日早朝上,祖龙决定桓漪率十万精锐攻赵,却没有给赵迟部下达具体命令。
如果赵迟趁势攻击赵魏,将造成极大威胁。
因此在朝会结束时,尉缭建议迅速传令赵迟出击。
然而祖龙没有同意。
这让群臣感到困惑。
此时赵迟驻扎在韩国境内,若让他按兵不动,则失去机会。
尽管赵迟可以全权处理韩国事务,即便他进攻赵魏,祖龙也不会干预,但他已经决定攻赵,若赵迟转向攻打魏国,则违背了他的战略部署。
因此
;朝臣不明白祖龙的意思。
若现在派遣快马前往韩国传旨,不出十天便能到达赵迟手中。
但祖龙拒绝了这个提议。
因为祖龙相信赵迟不会辜负他的期望。
即便传信需要时间,但如果赵迟早已为秦帝国谋划好,那意义重大。
等到消灭赵魏联军之后,便是最佳出兵时机,定能让赵国措手不及,建立奇功。
"赵迟。”
"当初你在韩国时,能够提前数月预测敌情,如今想必也不会让我失望。”
"你深知华夏统一的趋势,也明白天下安定的根本所在。”
"所以你应该知道我的抱负。”
"希望不负所托。”
"如果你真的能做到,帮助我早日统一六国,让我更快找到冬儿,我可以承诺,你将成为我大秦的第一武将,超越昔日的白起,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祖龙凝视沙盘,低声说道。
然而他心中也有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