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书到此结束。
此诏书不仅重赏赵迟,更体现了祖龙对他的重视。
从诏书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王者的威严与警示之意。
“大王对赵迟的厚爱如此深厚?”
“竟然直接从万人将升任一方主帅。”
“十级爵位的晋升,在我大秦实属罕见。”
“赵迟年仅十八岁,年纪轻轻便有如此成就,实属难得。”
“镇守韩地,统领军务,虽名为主帅,但权力远超主帅,接近一方大将。”
“大王对赵迟的优待前所未有。”
“只是……”
赵迟献上的疗伤之法和金疮药大幅提升了秦军伤兵的存活率,为百万大军立下巨大功劳。
尤其是他亲手除掉韩王,彻底消除隐患,这份功劳足以匹配今日的嘉奖。
众人虽有几分羡慕,却无人嫉妒,因为赵迟的地位完全靠自身功绩赢得,没有捷径可走。
“赵迟听旨!”
蒙武高声宣读,递上圣旨。
赵迟恭敬接旨:“臣赵迟,领旨。
多谢大王厚爱。”
内心激动不已,秦始皇果然将韩地交给他管理。
“不愧是始皇帝,圣旨兼具赏罚与警示。
王权在他手中运用自如,令人难以揣测。
怪不得后世传言,始皇不死则天下一统,始皇逝去则天下纷争。
在他的掌控下,谁敢轻举妄动?”
然而,赵迟听出了圣旨中的深意——所有荣耀都源于王权,稍有异心,必将被剥夺。
作为重生者,他虽不甘,却只能默默接受。
赵迟深知历史,明白秦始皇驾崩之后,天下必然大乱,而这正是他期待的结果。
身为臣子,在这种混乱中,所有努力可能会付诸东流,他不愿承受这样的结局。
因此,他必须具备与王权抗衡的能力。
他借助系统的支持,获得了无限可能。
没有雄心壮志,难以成就大事。
;……
“赵迟。”
“大王对你极为看重,恩赐丰厚,将韩地交给你管理,切勿辜负大王的信任。”
蒙武呈上王旨后,语重心长地叮嘱。
赵迟对蒙武父子非常敬重。
此次攻占新郑,若非他们的付出,韩王可能逃脱,他们父子或许也会受责备。
因此,他对他们充满感激。
“请上将军放心。”
“末将定全力以赴,助大秦完全掌控这片土地。”
赵迟郑重承诺。
“很好。”
蒙武点头,眼中满是赞赏。
自韩国**以来,赵迟屡次建功,却始终保持低调沉稳,这让蒙武愈加欣赏。
“上将军。”
“末将接管韩地军务,不知政务归何人掌管?”
赵迟谨慎询问。
蒙武回答:“大王已有安排,韩地政务由冯去疾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