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租界,李公馆。李景林打完一套拳法正在喝茶,亲随杨奎山快步走来通报:“李师,有人送来一张拜帖,还附带了这些报纸。”“嗯?”李景林还没见过投拜帖兼送报纸的,顿时来了兴趣,笑道:“拿来我看看。”杨奎山立即双手奉上,他不仅是李景林的亲信,同样还是李景林的入室弟子,武当太极剑的唯一传人。李景林打开拜帖,里面啥内容都没写,只有一个莫名其妙的落款——晚辈周赫煊拜上!什么玩意儿?李景林又去翻报纸,只见所有报纸都不齐全,但每张都刊载一篇名叫《大国崛起》的文章,作者署名正是周赫煊。反正下野后也闲着没事儿,李景林干脆从头读起来。一直从葡萄牙篇读到法国篇,亲随跑进来喊他吃饭,李景林才惊觉已经到中午了,他竟然不知不觉就看了半天。“真是好文章啊!”李景林拍案赞道,对亲随说,“把吃的给我端过来,我今天要用宏文下饭。”法国的革命闹了近百年,什么法兰西中看到的是铁血统一,而梁簌溟看到的却是教育救国。在遭遇拿破仑入侵时,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说:“这个国家必须以精神的力量,来弥补躯体的损失。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我从未听说一个国家办教育办穷了,办亡国了!”当普鲁士还在向拿破仑支付巨额战争赔款时,柏林洪堡大学诞生了。国王拿出最后一点家底,并把豪华的王子宫捐献出来做大学校舍,他还提出:国家必须对教学和科研活动给予物质支持,但不得干涉教育和学术活动。从此在普鲁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成为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学生每个月都有缺课登记,逃课一天要罚3个银币,比税收还要重。德国的免费教育从19世纪中期开始,直到德意志统一前,适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975。那可是50多年前啊,到如今中国的识字率才多少?梁簌溟不禁感叹,对文章里毛奇元帅说的那句话深表赞同:“普鲁士的胜利早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教育,必须办教育,教育才能救国!历经改良主义、自由民主、社会主义、佛家思想影响的梁簌溟,终于从《大国崛起》这篇文章中发现了救国之路。激动之余,梁簌溟摊开信纸,给年初才回国蔡元培写信,阐述自己的教育救国理念,并极力推荐《大国崛起》系列文章,称其为“济世救民之宏文”。他还希望蔡元培牵头重建中国教育会,像各地军阀和富商筹款,在全国推广普及小学基础教育。他认为,等一大批受过基础教育的孩子长大之时,就是中国富强崛起之日。……而远在新天津报馆的孟小冬,则对法国的大革命更感兴趣,激情、浪漫、自由,一切都富有传奇色彩,堪称人间史诗。如果截取其中的几个故事,把它们编成一台大戏,肯定会很受欢迎。孟小冬坐在窗前,玉手托着腮帮子发呆,思绪已经不知飘到了何处。那个周先生真是奇怪啊,明明拥有惊天动地的才华,却甘愿在军阀手下当一个小副官。而且他行事手段也极有心机,从他救助收服孙氏兄弟就能看出来,并非只会空谈的迂腐之辈。我劝他去南方,他却让我看《大国崛起》,难道他认为南方政府不能成事?孟小冬收起报纸,脑子里充满了疑惑和好奇。她准备把后续的文章看完再说,或许还未刊载的日本篇、美国篇和俄国篇当中,就藏着他真正的思想吧。……六月初,叶挺独立团攻克湖南攸县,打响北伐胜利看到了各自不同的东西。而中国更多读者,也在阅读《大国崛起》后开始认真思考,中国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大国崛起之路。甚至是许多外国人,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篇连载完毕后,都愈发地对这一系列文章重视起来。英法两国的天津总领事,还特意把报纸整理好了寄回去,提供给欧洲的学者们参考研究。很快就要讲日本篇了,估计到时候连日本间谍都要盯上周赫煊。扬名天下,正在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