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牛>民国之文豪崛起 > 005千字一元(第1页)

005千字一元(第1页)

周赫煊一走进屋里,李寿民就高兴地对他说道:“赫煊兄,你愿意做报纸校对员吗?月薪36元。我过几天就要升任编辑了,校对员正好有空缺,以你的能力肯定能聘上。就是有些屈才。”“恭喜寿民兄升职。”周赫煊抱拳道。“一个小编辑而已,有何恭喜可言。”李寿民摆手笑道。他还真不稀罕当编辑,唯一高兴的就是工资涨了点,能够缓解家里的经济状况。周赫煊拿出自己的小说稿:“既然寿民兄做了编辑,那就烦请帮我看看。”“一定拜读大作。”李寿民接过稿子,颇为好奇周赫煊会写出怎样的作品。周夫人已经把饭菜端上桌,说道:“先吃饭吧。”众人用餐完毕,周赫煊跟周夫人聊了几句,便告辞返回自己卧室继续码字。李寿民则捧着书稿读起来,《射雕英雄传》以一段说书的情节开场,渐渐引出郭、杨两位忠义之后,间杂了胡虏入侵的家国情怀。周赫煊那一万多字,只写到丘处机登场,并为两个未出生的孩子取名郭靖和杨康。读完稿子,李寿民感觉有点意思,但也仅此而已。因为故事情节还没有展开,只能从字里行间,推测出郭靖、杨康应该是本书的主角。大概四年前,平江不肖生(向恺然)的《江湖奇侠传》问世,标志着中国的内容。郭啸天为掩护兄弟逃命力战而死,杨铁心为了救嫂子,毅然含泪舍弃已经怀孕的妻子,重伤之后生死不明。这一段写得极为热血,后世读者或许已经司空见惯,但放在20年代的民国却格外精彩。李寿民读到这里顿感豪气生发,同时又不觉为书中人物感到悲叹。两位义士的妻子都活了下来,而且各自怀着孩子,这又让读者感到万分期待。李寿民收起稿件,径自去找副主编陶晋成:“陶先生,你看看这篇小说。”陶晋成戴上眼镜认真品读,很快把稿子看完,高兴地问:“这是哪位大师的作品?有点类似平江不肖生,但又带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李寿民说:“我一个朋友写的,他刚从西洋游学回国。”陶晋成说:“《江南十三侠》就快连载完了,这部《射雕英雄传》正好接上。”“稿酬方面怎么定?”李寿民问。陶晋成考虑了一下,说道:“稿件质量上乘,你看千字8角如何?”“少了。”李寿民主动帮周赫煊谈价钱。如今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稿费一般为千字1元到3元,像鲁迅这种大师级人物的稿费可以达到千字5元,甚至是千字6元。但那是散文、诗歌、评论、杂文的价码,长篇小说的稿酬普遍更低。陶晋成笑道:“让作者来报社,我当面跟他谈吧。”……《新天津报》是两年前由刘髯公创办的,办报方针平民化,说白了就是给平头老百姓看的报纸,不掺和政治与学术之争。这份报纸发展极快,销量从最开始的1000多份,现在已经涨到2万多份,算是京津地区排得上号的大报纸。刘髯公趁热打铁,接连又增办了《新天津晚报》和《新天津晓报》,两份新报销量也已经达到五、六千。当然,《新天津》系列报纸发展得如此之快,还要多亏了《大公报》歇业关门。《大公报》最开始是保皇党基地,报馆总部就设在天津,后来又跟皖系军阀联系颇深,在京津地区发行量极大。三年前,《大公报》的第二任老板在日本大地震中丧生,再加之直皖战争中皖系军阀落败,《大公报》接连失去金主和靠山,在去年终于停刊了。趁着这个空档,《新天津》报系才迅速扩大,占领了京津地区的报业市场。周赫煊来到报社时已经是和的稿件,前后加起来有七万多字。“陶先生,这位就是周赫煊,从西洋归来的青年俊才。”李寿民介绍道。陶晋成热情地跟周赫煊握手,笑道:“周先生真是年轻啊。”周赫煊实际年龄已经28岁了,由于常年环球旅行,经常在野外经历风吹日晒,皮肤偏黑而且稍显粗糙。但不知为何,在穿越过来后,他的皮肤变得白净了许多,连脸上的些许皱纹都消失殆尽,好似重回了少年时代。“陶主编你好,”周赫煊问候一声,拿出带来的稿子说,“这是后续的内容,还请过目。”陶晋成见他直入主题,便笑道:“那就恕我怠慢了,周先生请坐,我看完稿子再说。”李寿民把人领来以后,自去处理他手头的工作,办公室里只剩下周赫煊和陶晋成。秘书端来一杯茶水,周赫煊坐在沙发上慢慢品茶,眼睛打量着屋里的陈设。小说里江南七怪和铁木真相继出场,这些情节让陶晋成眼前一亮。他看完稿子后笑道:“先生大才,《射雕英雄传》比之当下的武侠小说,确实写出了新意。”“陶主编谬赞了。”周赫煊谦虚道。陶晋成主动介绍了如今中国的稿费情况,然后说:“我希望《射雕英雄传》能在《新天津晚报》连载,千字1元如何?”对于武侠小说而言,这是个比较高的价码了,更何况周赫煊还是个新人,一点名气都没有。他也没再讨价还价,点头道:“可以。”至于小说火了以后再涨价,那是肯定的。就算周赫煊不说,报社这边也会主动提起,因为他们得用高薪把周赫煊套住,免得其他报纸跑过来挖作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