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宛舒并不知道妈妈内心所想,因孟如意摔伤了腿,行动不便,因此今晚的晚餐由她负责,方才她是做饭做到一半、突然收到卫珣发来的消息才下楼的。
她不敢让卫珣和妈妈一同待在客厅,深怕这家伙又口无遮拦乱说话,索性直接把他带进厨房当帮工。
晚餐的菜单是馄饨面、凉拌豆腐、小葱煎蛋和炒时蔬。
阙宛舒已经完成了大半,但由于卫珣突然造访,因此她又加了些份量。
她刚煎好一张葱蛋饼,夹了一小块试了下味道,觉得还不错。
余光瞥到身旁的切菜帮工,也夹了一块示意他尝尝。
卫珣低下脑袋,就着她递来的筷子将葱蛋吃下,一双漆黑深邃的眼睛全程盯着她,莫名带了点勾人的意味。
阙宛舒被他盯得有些不好意思,下意识别开脸,问道:“好吃吗?”
卫珣仍旧看着她,笑答:“嗯,很好吃。”
阙宛舒觉得自己的耳根有些烫,连忙又投入到煮馄饨面的工作里。
等到饭都好了以后,卫珣把装了菜肴的盘子端出厨房,这时孟如意恰好把餐桌收拾好,示意他拿过来:“阿珣,桌子放这。”
卫珣一愣,见孟如意盯着他手里的盘子,嘴上说的却是“桌子”,立刻联想到她的失语症。
于是他将盘子端过去,重复了一次:“把‘盘子’放在这吗?”
孟如意点点头,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刚才把盘子说成桌子。
这是表达型失语症的典型症状之一,称为“命名错误”,意指患者无法叫出物品的正确名称,即便他们知道自己想表达的是什么,可大脑却无法迅速检索到正确的词汇。
常见的命名错误有以下几种分类。
患者可能会用错词,如“盘子”说成“桌子”;或用近义词、替代词来描述,如“剪刀”说成“刀子”;又或者出现迟疑、停顿,需要绕一大圈来解释,如想说“盐巴”,但说成“白色的,吃饭会加的东西”。
而当患者发生命名错误时,最标准的应对方式就是自然地引导她发现错误,而非直接开口纠正她。
因此,当阙宛舒端着凉拌豆腐走出厨房时,看到的便是这一幕——
卫珣正和她妈妈一同坐在餐桌前,言笑晏晏地说着话。
孟如意说话缓慢,也有些不利索,她问卫珣:“那个……面,加了,饺子……面,你喜欢吗?”
卫珣点点头,面上笑意清浅:“嗯,我很喜欢馄饨面。”
孟如意又说:“宜安的菜……嗯,绿色的、长长的菜,很多,味道也好。”
卫珣露出惊讶的表情,答道:“原来宜安盛产香葱吗?我不知道呢,待会肯定好好尝一尝。”
也许是因为他很有耐心、又能听懂自己说的话,孟如意一时分享欲旺盛:“窈窈,小时候不吃……香、香葱,不喜欢,这……不好。”
卫珣附和道:“她确实从小就很挑食,除了葱,也不吃蒜和姜,不像我,什么都吃,是个不挑食的好孩子。”
孟如意闻言忍不住笑起来。
阙宛舒端着盘子静立在门边,看着不远处眉开眼笑的妈妈,和她身旁那个眉眼温柔又有耐心的青年,忽然觉得眼眶有些湿润。
她低下脑袋,稍稍整理了下表情,这才端着盘子走过去。
这顿晚饭异常平和温馨。
饭
桌上,孟如意和卫珣时不时说着话,大多数时候都是孟如意在说,卫珣回应或附和。
即便她说话断断续续,还经常说错词汇,但神奇的是,卫珣似乎全都能听懂,从未理解错她的意思,甚至还能够用自然又流畅的方式和她交流。
且他一边和孟如意说话,一边还能分神给阙宛舒夹菜。
看着落在碗中的蔬菜,阙宛舒抿了抿唇,盯着看了好一会才默默夹起来吃掉。
低头的瞬间,眼泪差点掉了下来。
吃完饭后,两人一起在厨房洗碗,卫珣负责刷碗,阙宛舒负责冲洗。
洗到一半,阙宛舒忽然侧头看向身旁的人,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卫珣头也没抬,下意识道:“嗯?知道什么?”
“知道该怎么和失语症患者对话。”阙宛舒说,她的声音很轻:“你面对我妈妈时的表现,不像是临场反应。”
卫珣一顿,蓦地偏头朝她看来,恰好对上她那双湿漉漉的、像被湖水浸泡过的眼睛。
安静地看着她几秒,他才缓声说道:“我读过相关的书籍,也看过几篇有关失语症的文献。”
话到这里一顿,他笑起来:“怎么样,我今晚表现得不错吧?”
“……”
阙宛舒迟迟说不出话来。
厨房里一时只有哗啦啦的水流声,直到又过了好一会,卫珣才又听见她的声音,道:“谢谢你。”
她低下脑袋,又重复了一次:“谢谢你。”
卫珣看着她,忽然笑了一声:“阙宛舒,我在洗碗。”
阙宛舒一愣:“嗯?”
她抬起头,正好撞入青年那双温和含笑的眼睛里,他说:“现在没有办法摸摸你的头,只能等我把碗洗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