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牛>乱世如何开辟大航海(基建) > 200210(第14页)

200210(第14页)

明明是无数人趋之若鹜的江山社稷,偏偏这殿中的男人都选择放弃。

龚敬是因为作为大魏朝官深受皇恩,所以不愿。

而贺章,靖安帝真的很难理解他对于大魏的恨意,最后只能归结于魏家的血脉尽出反骨。

“罢了,贺将军既有凌云之志,我作为晚辈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既然宋首辅愿意以女子之身承担这等重任……大魏的江山,就托付于你了!”临到头了,靖安帝终于发现,他的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甘的。

这曾经让无数人争的腥风血雨的至高权柄,到了这大殿之中却成了弃之如敝屐的存在,然后被交付到一个女子手中。

这多少显得有些可笑了。

靖安帝将玉玺按在了那份冬至祭文上面。

此刻,大魏的皇权,甚至是宗室,都在他的手中被削弱到了极致,而大魏一朝,第一个光明正大的丞相在他的手中诞生。

同时也是将自己这位失去了帝王权柄的皇帝,未来的命运托付给了对方。

不过,不管甘心与否,这个选择他都不得不做。

辰时二刻,建鼓九通。

殿外,随着建鼓声响起,八十尊大炮次第轰鸣,炮弹出膛时竟未装铅弹,硝烟喷成八十朵彩色烟雾,直冲云霄。

祈年殿外,准备已久的礼部官员敲响了殿门,已经到了靖安帝该出场的时候了。

靖安帝松开了抓紧玉玺的手,拿起那份冬至祭文。

叹息一声:“镇远侯,当年是你迎我入宫的,如今这冬日大祭,你也陪同我一起吧!”

龚敬愣了一瞬,然后在礼部官员的目光之中,恭敬站到了靖安帝的身后。

第210章冬至大祭看着前面靖安帝和龚敬……

看着前面靖安帝和龚敬消失的背影,偌大的殿中便只剩下这两人。

这场准备了数年之久的冬至大祭,前半场自然是靖安帝的主场,所以宋时没有跟上去。

“生气吗?”贺章看着宋时。

“啊?”宋时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对方说的是刚刚靖安帝曲折隐晦的心思。

“他不过是不甘心,想要挑拨我们之间的关系,我怎么可能会上当!”对于靖安帝刚刚暗搓搓的小心思,宋时确实没有放在心上。

强者从不会在意质疑,更何况这些无关痛痒的挑衅。

权势确实很吸引人,但是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更值得付出一切。退一万步来说,只要帝国的整体发展是朝着那个预想的方向发展,能实现宋时的所思所想,那个站在台前的人到底是谁又有什么关系。

以宋时现在的地位,不管是谁上台,都无法轻易的绕过她去处理事务。

整个体制中脏活累活干的最多的吏员,升迁途径也是宋时一手搭建的。女官想要在满是男人的朝堂站稳脚跟,也不得不依附于宋时所创建的朝政体系,她们身上天然的就被打上了宋时的烙印。

因为开海和市舶司,整个沿海的海商都被绑上了宋时的战船。这些年在南洋开垦的收益,也按份额都均分到了海军的头上,更不用说,

整个大魏的大部分财政收入和军工后勤支撑,以及万物工坊的科技树都在宋时的掌握之中……

哪怕是其他人上位,宋时现在身后所裹挟的那些势力也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争相将宋时推到前面。

打仗,打的是武力,但是同时打的也是经济。

大量的水利设施取代了繁重而重复的劳力,标准化的工厂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消耗,南洋不远万里运回的粮食和物资稳定了大魏的物价,南溟缓解了未来三百年的土地矛盾,南洋的赚取的白银更是成为了帝国财政的命脉。

没有宋时想方设法的挖掘财源平衡民生,现在的大魏早就走上了穷兵黩武百业凋零的状况了。

况且镇远军的教导员体系也是宋时一手搭建的,对于镇远军的内部思想动态,宋时一直抓的很严。

不管是龚敬还是贺章,在打仗上或许优于宋时,但是在内政上,却很难做到宋时这么妥帖细致。

一个强大的军工复合体可以结束乱世,但是想要开启一个盛世需要的却不是这些。何况宋时对着万国世界地图画出来的饼那是又大又香,一旦跳出了大魏这个视角,将视线放到了全世界,手中的东西就显得有些索然无味了。仅凭着欧巴罗那廖廖数千人就能征服一个甚至面积不小于大魏的国度。

任何一个武人都无法拒绝这个大饼,所以宋时的利益和他们的都是一致的,想要扩张先要发展,想要发展,先要经济。

任何只想偏居一隅的势力,在历史上最多获得一个江东鼠辈的称号,这是数千年大一统王朝锻炼出来的大国气质。

哪怕平时并不明显,但是只要看一眼被宋时特殊处理过的万国堪舆图,陡然生出的第一个念头都会是:大魏居然不是世界上国土最大的国度?

这能忍?

“况且,以我们的关系,我不信你,还能信谁?”宋时笑的眉眼弯弯,难得有些松弛的惬意。

贺章别过头去:“你的时间快到了,赶紧去换朝服吧!我也要去巡逻了……”

这样的场合,龚敬和宋时都必须在前面,而安保方面除了贺章亲自坐镇,其他人很难确保安全。

宋时瞄了眼贺章颜色可疑的耳后脖颈,没有再逗他,施施然的往后殿走去。

那里,提前到场的女官们还在等待着,由她带领着大家一同出场,这将是女官们除了和男性官员一样站在大朝会上的又一个微不足道的进步。

虽然上半场是靖安帝的主场,但是下半场,可是宋时的主场-

天坛之中,来自南洋番地和欧巴罗各地的使者都齐聚一堂,当然,没有日本和朝鲜以及安南、吕宋的使臣,毕竟这几个地方现在名义上已经归属于大魏了,不属于番邦。

只是那八十门大炮第一次齐射的时候,还是让不少的使臣惊骇万分。

光是一门这样的精制大炮,都是他们这些小国难以获取的,而这样八十门大炮,在大魏居然只是用来作为礼器,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感慨差距。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自然就是看门道。

欧巴罗的使臣只要是稍微对火炮有些了解的,都能看出大魏的火炮射速起码是他们的两倍以上,甚至八十门大炮射出的角度和距离都一模一样,这样精准的把控力,根本不是现在的欧巴罗火器能做到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