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牛>乱世如何开辟大航海(基建) > 190200(第8页)

190200(第8页)

“大魏,还需要时间发展海军!”

宋时狡黠一笑:“况且你怎么知道我的贷就比那些西洋人的放

的低!贷一万,压一万的货物,他们能用的只有五千。另外的五千是压在银行里面的。况且那些钱还得买我们的东西,价格自然也是由我们说了算。

“而这能动用的五千,利息可是按一万算的,况且都是物资运转交换,中间可没有白银什么事,用的是海外纸钞,以军护商,敢吞我大魏的钱,就要做好承接大魏怒火的准备!”

第196章货币德要配位,位要配刀。……

德要配位,位要配刀。

火器,无疑就是当前时代最为锋利的那把刀。

按理说,走私军火是绝对的重罪,尤其是卖给的还是南洋周边以及西洋人。

但是没人对宋时的想法提出异议。

毕竟,朝廷除了名分是极少能给予南洋海军的帮助的,扎根南洋,迁往南溟开发,不管哪个方向,需要的资金都是天文数字,更不用说万物工坊那个吞金兽了。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军事则是政治的最后保障。而军队的战斗力强弱,其实完全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汲取能力。

大魏的商品之中,要说利润,以大魏和南洋的绝对技术代差,没有什么能比军火的利润更高了。

要知道,南洋之地连个像样的铁匠铺都没有多少,况且这边天气炎热即使有铁甲也根本无法上身。火器更不用说了,完全是对方无法企及的技术高峰。

西方人淘汰下来的火绳枪和大炮,都至少能卖出五倍的利润。

宋时所卖的火器不过是在大魏售价的基础上翻了三倍,这才哪到哪!

完全是友情价,主要火器这些东西,大魏不卖,那南洋只能往西洋人那边买。

同样是花钱,还不如把这个钱给到大魏赚。

自然这种对外售出的火器都是经受一些特殊配比和处理的,在耐用性和零件构建方面下了不少小心思。

虽然如今还没有技术专利的概念,但是大魏的匠人对于如何技术保密,都是刻在骨子里的。

现在的火器能大批量往外面卖,一个原因是之前收复大魏山河的时候,因为时间紧急很多有设计缺陷的武器在赶工的状态下也不得不大批量的生产下来,而前线反馈的问题不断汇总到后方后,大量的火器都进行了修改,但是有时候中间有些运输的时间差。

导致大量更新换代前的火器被堆积在了各地的仓库之中。

钢铁是一个国家的命脉,随着中原收复,大魏的探矿队在各地发展的各类矿材越来越多,加上水力技术和高炉技术的不断进步,整个产业链搭建起来后,不能熄火的高炉昼夜不停的在产出钢材,整个大魏的铁器制品价格已经降了三成。

而随着私人枪支携带的禁令被放松,越来越多下南洋或者边疆闯荡的人也会自发购买火器,很多商人也窥视到了这一商机。

并且随着宋时之前将越来越多的民间铁器行业不断的收拢,形成地区级别的行会,每年进行钢材比试和技术交流。

意外之喜反而是在岭南,原本岭南之地就有很多的散乱的铁器厂,在大高炉还没推广过去的时候,每年的钢铁产量就达到了近三千万斤。

在宋时整合后的行会之中,多方面技术交融的探索下,居然被他们发明出了铁范铸炮技术。

直接将大炮的铸造时间从两个月缩短成了一天!而且还解决了泥模蜂窝孔缺陷。

万物工坊一直走的是锻造的路子,对于火器的强度和精度要求很高,所以反而没有在这个地方点出科技树。

虽然铁范铸炮技术缺陷众多,性能落后,但是大就是好,多就是强。蚂蚁咬死象,同样的两个月制作时间,一门精制大炮虽然各方面都比铁范要好的多,但是面对对面60门铁范大炮,那就不好说了。

起码,对于当前科技水平的大魏来说绝对是够用了,尤其最是适合卖到南洋。

宋时很遗憾自己不是理工科出身,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很清晰的概念,但是好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她学的够多,看的够杂,或许在细节上无法指导别人,但是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却拥有无可比拟的前瞻性。

不过除了火器,现在宋时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大魏的银行和银票制度的推广。

宋时在南洋借由使馆所开辟的就是银行制度,以图在尽量的扩大白银,以及以白银为本位的银票,在世界上的流转地位。

白银的流动关系,就是大魏和世界的接触关系。

自从开启了大航海的时代后,无尽的白银通过贸易,全部涌入了本身银产量并不高的大魏,而一条鞭法制度后,白银也成为了大魏无可替代的通用货币。

西方一开始也是同样将金银都作为货币,只是随着亚墨利加被发现后,大量的墨西哥和秘鲁的白银如同潮水一样随着西班牙殖民者涌入欧巴罗。

白银极速贬值,一系列的通货膨胀不断的发生,导致黄金反而升值,重金轻银也就成了一种惯性。

因此海那边拥有着海量商品却又缺乏白银的地方,以一种无可遏制的速度,吸纳着大量的白银流向大魏。

这也正是第一个全球贸易体系的形成。

但是大量的白银流失后,白银导致西方通货紧缩,不甘被大魏的商品所俘虏的西方,整个都联合起来。由英格兰带头直接废除了银本位,哪怕顶着通货紧缩,也要采用金属存量更加稀少的黄金作为金本位,杀死银本位。

八国联军以及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对华夏索要的天量白银缓解了被逼到绝境的通货紧缩。随着华夏的衰弱,西方开始一次次的发起金融绞杀,直到白银退出货币市场。

后来的整个世界体系的金融构建下,白银虽然还是贵重金属,但是却失去了它通行全世界作为货币的基础功能。

华夏库存的海量白银也失去了货币的意义。

这是一场针对华夏的金融绞杀,而随着大魏的货物卖的越来越多,这一进度很快就会加快到达。

宋时自然不能眼睁睁的等着这一幕的来临。

就像是宝钞,在没有锚定物的情况只是一张废纸,根本无法作为货币,货币的价值天然需要有一定的锚定物来平衡。

美钞宣布和黄金脱钩后,自以为是脱离了银本位和金本位的桎梏,其实就是陷入了和宝钞一样的裸奔状态,他的推行完全依靠的是国家信用。

而纯粹信用货币的发行,实在和制造厕纸一样容易,并且难以遏制,轻易便会走上滥发货币的道路。

一旦崩盘,整个货币体系就会崩溃。

而现在,大魏拥有的自然是来自全世界的白银储备,和占全世界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