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对于宋时做的温房非常感兴趣,和宋时交流了一段时间后,直接在离温房最近的地方开始了育种工作,可谓是一刻也不愿意耽误。
天气一日寒过一日,城里的基建基本完成了,没完成的也只能暂停,实在是天气过于寒冷了,
永明城的港口虽然早年号称天然不冻港,但是实际在小冰河时期的极端天气下,港口内湾虽然只有些许薄冰,但是外湾早已无法通船了-
龚敬也是在外湾堪堪快要结冰的时候才擦着冰从倭寇那处回来的。
银矿的利益虽然巨大,但是由于掌控银矿的倭寇集团并没有走透消息,即使是在倭寇本岛也只有极少数的势力知道这回事,被龚敬摸清后,没有留下一个活口。
而面对本岛那散乱如沙的各方势力,龚敬他们在摸透了当地信息后,直接一力破千巧,打着大魏的招牌直接入驻本岛,宣称要追责当年大魏抗倭援朝时期的伤亡情况。一时让当年因为那场战争而胆寒的势力们纷纷避其锋芒。
当年被丰臣秀吉几乎统一的本岛,由于野心太大,也可能是想要消磨本土还不太听话的其他势力,于是策划了一场庞大的计划,通过日本和朝鲜之间的对马岛开始发难,试图征服朝鲜,并以朝鲜为跳板,进一步入侵大魏,将整个大魏吞并,并且定都当时海上贸易最为繁茂的宁波。
丰城秀吉确实有狂妄的资本,朝鲜在他的大军势如破竹的进攻下,不过月余,迅速陷入困境,首都失手,王室北迁,王族直接逃入了大魏辽东地区,不肯回国。
最后被得到消息的大魏派李家兵出征,联合抗日,几经轮番对战,即使是李家军人数远少于日军的情况下,却依旧不落下风。
在面对大魏精兵的持续数年的攻击下,坚持不住的丰臣秀吉病死在日本,其下的势力更是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顿时散乱一地,仓皇逃回本岛。
这几十年来都还未调整过来,如今听闻大魏派兵来了,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得知大魏派兵只是想要驻守方便海船贸易后,才松了口气,喜上眉梢。自从抗倭援朝之战后,大魏就对日本断绝了海上贸易,所有的交易都要靠一些走私的海商番人,不仅比起正经交易贵上数倍,所运过来的东西也是越来越少,甚至因为过来的商船也越来越少。
日本本土资源匮乏,为了求生,那些本地散乱的武士直接转为倭寇,在海上兴风作浪,烧杀抢掠,甚至入侵大魏沿海地区,早已成为一害。
大魏驻守对马岛的时候,倭寇本岛就已经有人心生警惕,如今看大魏果然派兵还以为即将一场大战。
没想到,大魏入驻后,先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以追查倭寇剿匪的名义诛杀了一伙盘踞在石见的势力,然后没有任何要扩张势力的意思,反而开始在本岛驻守划分地盘。
然后迅速融入了日本当地的势力,顺便拉拢了占据银矿那家的敌对势力,拉一派打一派。
不知道当地有银矿的德川家族,在得到特殊的对魏交易货单后,也不得不接受了大魏的入驻,并且开始为了这些大魏的军大爷方便提供奴隶。
缺乏足够人力开矿的龚敬自然是笑纳了,回敬了一船交趾的大米。
留下足够掌控当地形势的手下后,对着本岛势力全部震慑了一番后,龚敬才放心回到永明城,只是永明城的人手不可避免的缩水了。
没办法,银矿事关重大,不管是龚敬还是李家军都不可能放着不管。
但是现在大魏朝中形势并不好,京师陷落并不能阻止党争的蔓延,虽然因为结冰期已经断了永明城这边的开支,但是原本盘踞京师的女真人有南下的趋势,朝中的开支一直没有短少过,黔地的白莲教势力也是蠢蠢欲动,已经将手伸向了湖广。
南方的税收已经越来越难收上来,大魏正在失去对整个中原的掌控力,哪怕是龚敬拿下日本银矿的好消息传来,太子也只能死死捂住,不敢泄露分毫。
要不是手上的人手不够分兵两路,需要留下足够的人手对抗女真那边,龚敬真想留下来将整个日本岛翻个底朝天,虽然宋时推测这个银矿储量很大,但是如果能多找到几个自然是皆大欢喜。
龚敬实在有些看不惯这些倭奴,可惜任务为重,只能先留下几个探子择机而动,只要本岛还是一盘散沙,容后再议,问题也不大-
而此时永明城气氛正热烈着,外海已经正式冰封,海路应该会暂时冰封上三个月左右,虽然之前的主粮都储存够了,但是其他的食物以及过冬的皮毛还是暂缺的,海商运过来的棉布在有火炕的房间里穿着还不错,但是面对外面的寒风还是要靠皮毛。
因此为了准备过冬的食物和皮草,大家都被鼓动起来参加渔猎队,趁着雪还没堆到无法狩猎的关口,抓紧囤积食物,尤其是永明城周边的结冰的大湖,冷水下生活的鱼肉质厚实鲜甜,长达数月的冰冻天气就是天然的大冰库,不管抓到多少都能放的住。
而围猎更是重要,解冻后,永明城周围的地都会开垦成田地,这天然的黑土地就是最适合粮食生长的地方,哪怕是现代,红薯玉米土豆的主产地也都在北方。
这种丢根筷子都能发芽的地,为了后面去开垦地的居民安全,周围的野兽,尤其是危害性比较大的是必须清除的。
宋时也把小狼放了出去,让它和王大头的黑豹一起去山上跑跑。
她本人倒是也想上山或者和大家一起去看砸冰开湖捞鱼,心有余而力不足,她熬的第三次玉米浆喂养青霉菌的计划还是没有成功了。
陈云见她浪费了太多玉米种,直接不给她用了,只剩下最后一点玉米浆配着肉汤,简直比养人还精贵,她把那一大堆的玻璃瓶几乎要当成吉祥物给供起来了,片刻不敢稍离,就怕温度一低里面的青霉菌就挂了。
等龚敬回来了,看到整个永明城在宋时的手中欣欣向荣,但是杂事却以几何倍数增加,为了不处理那一大堆的城建事物,也跑去训军拉练去了。
整个永明城一时之间有些空置了起来,大家都在外面忙碌着。
所以等贺章单独一人,全身是血跑回永明城的时候,报备的守卫好不容易才认出来他。
只能第一时间传给最近的宋时,顺便把人送到医馆。
第40章女真动乱上辽东以东,女真腹地。虽然……
辽东以东,女真腹地。
虽然是说的女真人族地,但是并不是没有汉人,和女真常年贸易往来,生活习惯彼此交融,早年推行以夷制夷的时候,也有不少的女真人入朝为官,有大魏的官职。
除了为了躲避大魏苛政而自愿迁徙到这边的人。
奴儿哈奇创造的八旗制度,多层次的管理和明确的责任分工,相比之前的各自为政,极大的加强了女真族的战斗力,也是他们能趁大魏虚弱的时候打入京师的本钱。
女真人南下劫掠多年,除了粮食牲畜,连当地的人也不会放过,一同驱赶回女真,赶不动的就此屠戮殆尽。
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而俘虏回去的汉人,生汉做奴隶赶牛放羊,在辽东生活多年被驯化的熟汉则编入汉军旗下,虽然地位不及正旗高贵,但是比起奴隶还算是不错的出路。
而南下劫掠的时候,汉旗的将士则常常被编为随从辅军,难以进入核心岗位,不过极少数的汉人还是能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在军中博一个出路。
自从女真部落入京后,因为大魏太子迁都时一把火烧了黄册,导致女真人根本无法,也不想像大魏一样进行齐民编户,选择了最简单的跑马圈地。
志得意满的女真人还推行了推头令,导致原本无所谓谁掌管天下的百姓也不得不纷纷逃离京师。
毕竟大魏从立国开始,为了弥合前朝百年战乱和外族统治分化下,南北汉人几乎成为两个种族的差异,大力推行教化一统,几百年间一直都注重礼义廉耻,以道德治国,虽然在某些地方走向了腐朽的地步,但是终究还是在百姓的心中种下了一些种子。
原本对于大魏态度有些暧昧的南方,在听闻被异族侵占的京师所实行的剃头法令后,都纷纷立场坚定了起来,除了税收以外,乡贤村里纷纷开始募捐,作为文风兴盛的南方地区,圈地为奴,还要剃发之辱无疑超出逾期。
而没能逃出的京师百姓,自然只能乖乖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