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李奇维随意地问道:
“对了,我交给你的那个实验怎么样了?”
谈论到这个问题,于隐顿时兴奋起来。
“老师,我重复了博特的实验,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正好今天在大组会上向您展示。”
于隐直到现在仍然还觉得不可思议。
原来,半个月前,李奇维突然找到于隐,问他有没有看过11月2o日那期的《自然论文。
他当然看过,封面论文是卡文迪许实验室找到了第二种人工放射性元素。
但是李奇维紧接着问道:
“那篇铍射线的论文你看了吗?”
于隐当时就懵了,他记得自己好像看过但又没什么印象。
他连忙翻出那期的所有论文,终于找到了关于铍射线的文章,是由德国学者博特和贝克尔所写。
不过他和大多数人的想法类似,并不认为那篇论文有何特殊之处。
因此,他问道:
“老师,这篇论文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李奇维说道:
“博特我见过一面,他是一个涉猎广泛的物理学家,经常有一些好玩的想法。”
“但是显然这篇论文中关于铍射线,他没有深入研究下去。”
“我猜测是因为他所在的研究所没有专业的仪器。”
“我倒是觉得这篇论文很有意思。”
于隐顿时好奇。
既然老师都说有意思,那也许所有人都看走眼了。
这篇仅表在自然子刊上的论文或许非同凡响。
李奇维说道:
“博特用a射线轰击元素,按理来说,要么产生质子,要么产生人工放射性,要么干脆是什么都没有。”
“但他却现了γ射线。”
“我对这个结果保持怀疑。”
“我希望你能重复并改进他的实验,对所谓的铍射线进行深入的研究。”
于隐听完分析后,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个道理。
因此,他这段时间都在研究博特的实验,还真被现了一些奇怪之处。
这时,李奇维看时间差不多了,说道:
“走吧,别让大家等太久。”
于隐笑着说道:
“老师,我给您准备了十分钟的开场时间。”
李奇维一愣,随即哈哈大笑。
他竟然被于隐给套路了。
——
会议室内。
当李奇维和于隐一起进来后,全场立刻掌声如雷,众人神色兴奋。
李奇维面带微笑,看着在场所有人。
他还认出了几个熟悉的身影:饶敏泰、胡刚复、李书华、孙国封。
其中饶敏泰是于隐的研究生,其余三人是钱五师的研究生。
四人毕业后,全都留在了原子研究所工作,如今成为了所内的中坚力量。
甚至有人已经成功评上了副教授,开始带自己的学生了。
他们都将是盘古计划的主力军。
一具具年轻而单薄的身体,肩上扛着的却是国家的命运和尊严!
等到掌声逐渐消失后,李奇维开口说道:
“本来我只是想旁听一下,看看大家最近的研究成果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