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走上龙辇,御林军迅簇拥着龙辇穿过京城街道,不到半个时辰便抵达了京兆府衙门。
此时的京兆府门前新搭起三丈见方的比武擂台,两侧兵器架上十八般兵刃寒光闪闪,晃得景帝眼睛疼。
台下一群劲装打扮的武人正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兵部尚书曹格见到圣驾慌忙跪迎,景帝不等摆好仪仗便快步走到观武台,目光灼灼地盯着擂台上一对正在交手的壮汉。
那两个肌肉兄弟打得虎虎生风,景帝看得眼角直抽。这要是放在后宫,怕是连最结实的黄花梨木床都经不起他们一屁股坐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可选出堪用之人了?”景帝低声问身旁的京兆尹,内心疯狂祈祷:“来个靠谱的吧!最好能一个打十个。”
京兆府的擂台已经搭起,布告亦传遍了京城大街小巷。
景帝知道,他必须以这种最不得已的方式,选出一个能力挽狂澜的将才,一个足以抗衡东明铁骑的领兵统领。
他在朝堂上点名的武将虽然都是前景帝的心腹,但不是没有真才实学,就是因害怕东明帝国的强大而百般推辞。
有个真正的领兵之才沈道宏,又携全家逃跑了。他只得哄着骗着让年近七旬的老帅李建勇披甲上阵。
想到此,景帝在心中将前景帝狠狠地骂了一顿。
他骂他疑神疑鬼,不懂得任人唯贤,反而在朝堂上养了一群酒囊饭袋。现在烽火将至,害得他临时抱佛脚,要通过擂台比武的方式来选拔人才。
何等荒唐?
何等窘迫?
景帝闭上眼,仿佛听见擂台上拳风呼啸、刀剑碰撞,而那每一招每一式,都在无声地刮着他的脸面。
擂台上拳来脚往,已过了七八对较量者,景帝的眉头却越皱越紧。
他左手轻抚茶盏边缘,右手在膝头无意识地叩击,每一次摇头都让身旁的兵部尚书曹格和京兆尹的后背多渗出一层冷汗。
“唉——”又是一声长叹,景帝将身子往椅背靠去,“尽是些只会逞匹夫之勇的莽夫,要不然就是花拳绣腿,不堪大用。”
曹格赶忙躬身低语:“陛下息怒,后面还有许多……”
“罢了罢了。”景帝摆摆手,目光扫过台下黑压压的人群,“若都是这等水准,不如早些回宫批奏折。”
若东关一破,强大的东明帝国将直捣黄龙,大景朝的子民,包括他,都将成为“两脚羊”,而李建勇元帅已垂垂老矣,是否能抵得住?
景帝想着李建勇元帅那花白的胡须就觉得烦躁,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擂台下,许多百姓在拥挤着围观,西北角,大九和五个大字队的兄弟也混在人群里。
他们穿着寻常百姓的粗布衣裳,但紧绷的肌肉和挺拔的身姿依然透出军旅痕迹。
“九哥,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呀!”身旁的大十六压低声音,“陛下明显是要找能带兵的将领,咱们这样的小卒就算赢了比武也入不了陛下的眼。”
大十七也凑近道:“我看刚才那个使枪的,招式还没咱们营里的教头利索呢,居然也敢上台。”
“九哥,我们该怎么办?”大十也眼巴巴的看向大九,等着他拿主意。
大九咂巴了一下嘴,双臂环抱,古铜色的脸上眉头紧锁。
得到王爷的命令,他们一大早就等在这里。
可他们之中只有大九在北关军营时做过百夫长,而且,也只有大九的武艺最好,其他的几个在北关军营时,不过都是小兵。
但景帝要选的是能领兵抵御外敌的将领,即便是以大九的资历,就算上去比武了,也无法趁这个机会混入军中。
不能完成王爷交代的命令,他们几人都很着急,在人群中叽叽喳喳的低声商量该怎么办。
大九的目光始终没离开过擂台,声音沉得像块铁:“王爷交代的事拼死也得办成。但陛下要的是将才,不是武夫。这就有点……”
大九话音未落,台上一个壮汉被摔得仰马翻,激起一片哄笑。
景帝摇了摇头,对曹格道:“连最基本的卸力都不会,只会硬碰硬。边关战事若靠这等蛮力,不知要枉送多少将士性命。”
大九闻言眼神一凛,突然压低声音对兄弟们说:“有法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