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李恒回到公司,元安集团的总部大楼灯火通明,一派繁忙景象。
他刚走进办公室,秘书小周便匆匆跑过来,神色紧张:“李总,您看看这个,刚收到的消息。”
李恒接过文件,眉头微皱,仔细看了几眼,脸色瞬间变得严峻。
他这几天里最担忧的情况终归还是发生了。
虽然先前他一早就通过自己的人脉网得到了风声,所以这阵子也不停地在应酬想办法找门路,想着或许还能再周旋周旋,但真正看到这份正式文件,心里终归是忍不住一沉。
这是一份新政策的变动通知,内容直接影响了元安在国内几个主要的长线大项目,尤其是能源丶重工这几个重要领域的投资计划,几乎是全军覆没丶伤筋动骨。
元安最初就是以能源丶钢铁起家,虽然後续投资和业务都多元化了很多,但这两大领域无疑还是他们的根基,因此这项政策自然是对元安打击巨大。许多项目由于新政策的实行,环境标准突然提高,需要重新进行环保评估和技术改造,这不仅耗费大量时间,还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而且还会面临随时停工的危险,这样下来,不仅投资回报周期被拉长,对现金流造成巨大压力,而且还会牵连集团其他项目的投资,万一无法及时补足资金,那之前加的杠杆就危险了。
李恒沉默了片刻,迅速召集公司高层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室内,气氛压抑,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和不安。李恒坐在首席,内心也是跟他们一样,但表面上还是得稳住,所以照旧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
一群高管们分析情况丶列了一堆提议,但李恒却是越听越头疼。
其实现在这个情况,眼下无非就是两条路可选。
要麽从政府那边下手,去争取政策上的缓冲,要麽直接把项目统统迁到海外去,规避掉国内政策变动的风险,从源头上把原材料开采的问题解决。
争取政策上的缓冲看起来是个最稳妥的办法,但问题在于,现在刚换届的时候,人人自危,大家都倾向于明哲保身,在这种时候要担的风险太大了,如果不是特别过硬的关系,一般很难说得动人,但李家先前的硬关系现在也没那麽好使了,想想自己这些年经营的人脉网,李恒觉得心里挺没底的。
另外一个办法则比较激进,就是干脆直接换地方开发项目,譬如去中东丶非洲这些地方找机会。但这样的话,他们要冒的风险也同样很大,首先那边的环境和政策也并不稳定,就算能和当地政府谈妥条件丶能让政府帮忙开绿灯,但这些地方全都战乱频繁,万一政治上有个什麽变化,投资也很大概率一起跟着打水漂,之前的经营也全都统统白搭,照样还是铩羽而归。
会开了一上午,李恒是越想越烦,高管们又提议了一大堆,但实际上都是杯水车薪,根本问题还是没法解决。
听着衆人也有点黔驴技穷丶越说越乱了,李恒不由得无奈,终于还是决定先散会:“行了,先这样吧,几个备案都一起做一下,过几天董事会投票决策。”
开完会之後,李恒也还是坐不住,又赶紧联系了好几个之前比较有门路的旧交丶朋友组了个局,再找新一批的人打听。
这局里有个李恒爷爷先前老战友的孙子,现在也在相关部门任职,对这事儿倒还灵通,他跟李恒也算是发小,关系很铁,一听这事儿立马就跟李恒点明了:“恒啊,这事儿你得找贺兆淮有用,执行那块儿归他管的,他说话比我爸顶用。”
李恒心下一跳:“贺兆淮?”
“对,就是他,”发小说,“他这几年高升呐,实权大,有他出面,政策上的事情能有很大回旋馀地。你跟贺家打交道多麽?要麽我帮你问问?”
李恒听了,心里顿时有些复杂。
贺兆淮他倒确实知道,那不就是步青岚的堂哥?
但李恒是真没想到这次竟然是他主抓政策执行。这意味着,只要贺兆淮愿意帮忙,他现在的困境很可能会迎刃而解。
得知了这个消息,李恒却并没有感到心里一松,反而是莫名沉默了下来。
style="display:block;text-aliger;"
data-ad-layout="in-article"
data-ad-format="fluid"
data-ad-t="ca-pub-7967022626559531"
data-ad-slot="882422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