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妈妈告诉我梵高作品充满天然悲悯与苦难意识,艺术生涯初期以农妇丶落日夫翻滚丶劳作矿工,对田野乡村有着很高的热情,向日葵丶麦田丶莺尾花……选取泥土清香物象,作为自己绘画题材。
梵高未到四十岁去世,一生穷困潦倒,物质上处于赤贫绝境。
这是不归属世间丶出离世俗的某种象征,贫穷煎熬的一生,为他死去之後升任精神奠定了基础。
对一位艺术家而言,现世的名利双收与物质丶肉身的享乐都是不重要,未被苦难吞噬,他的作品是衆生投射以光明丶获得永生般的缅怀和热爱才是最重要。
他生活穷苦,这个世界并没有发掘他的才能,最纯粹的画家。
我信了。
後来。
你告诉我,那时恰好摄影艺术啓蒙,照片这一影像发明让当时画家産生‘谁能画的比照片更像?’的恐惧。
随之而来‘不以外在形似,注重内在感觉’,印象主义声名大噪。
梵高在30岁之前一心想着子承父业,继承父亲的牧师工作,他考试失败走头无路才会开始绘画,半路出家二次创业落魄画家能被谁瞧得起?生前当然一张画都卖不出去;
至于死後,他的画‘死後’就绝版了。
艺术界流传着这样一种商业手法:“DeathSells”(死亡交易)从荷兰画家梵高到近代美国滴画第一人波洛克,都是商业经典案例,波洛克逝世後几十年年间,他作品艺术价值也翻了好几千倍。
梵高更是如此,他的遗作迅速被富商太太收藏,她手中有200多张私藏。
低价囤货,等待合理时机,再把画炒上去:
外面观衆看个热闹,里面的内行人一套流水炒作,几家知名画廊联手,来回倒卖,每倒一次就挣一次钱,价格一路攀高,上涨价格是虚的,最终高价出售,才是获利点,留在看不懂艺术价值却十分富有的外门汉手里。
击鼓传花的法则,最後买家无论是谁:冤大头!
高位无人接盘,最後买家承担价格溢价与虚浮泡沫,商业法则。
如果你是买家,做了冤大头,你会怎麽办?
只能被迫继续以名人标签给你手中‘烫手山芋’背书,希望下一个冤大头出现;
干脆让它进博物馆成为权钱交易暗中筹码;
或者高价抵押给银行,让政府承担风险……
这是艺术品价格,普通人永远看不懂的原因,‘价格’是被‘炒上去’,‘价值’取决‘商品’的平台,它在谁手中。
奸商!
势利鬼!
我当时恨透了。
慢慢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後,今生建筑招投标项目,理解了前世夜子墨口中‘现实社会’。
工作本身,设计师会与社会资本合作。
我必须通过竞赛丶语言表达丶设计能力,把作品传达给政府丶权贵丶掌控者丶以及社会群衆……一切一切,朋友丶对手丶竞争者丶反对者丶中立者,全部所有的人。
作品,才有被建造可能。
这本身是男性,对现实世界一种理解。
我逐渐开始理解,妈妈与你在看待梵高上的不同,两种观点背後的意义:
感性与理性,理想与现实。
人生在世,我会一直在这两种截然不同观念里左右挣扎……
你看待问题视角与我不同,提供另一种思考方式的人。”
喜欢他提供另一种思维方式?
他失笑:“荣幸之至。”
style="display:block;text-aliger;"
data-ad-layout="in-article"
data-ad-format="fluid"
data-ad-t="ca-pub-7967022626559531"
data-ad-slot="882422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