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无所谓好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中性,谁会在脑门上贴着‘我是好人’‘我是恶人’?
既然社会这麽复杂,在人与人交往中,就需要一个判断的依据,才能保护自己。
‘遇到问题,知识告诉你该怎麽做,照做,然後,你能活下来。’
简单直接的美式效率思维,时间每一分每一秒地流逝,新知识在不断地産生,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如果不想被淘汰,只有不断学习与进化。
他决定去学校重新学习新知识。
蔚明耀推开办公室门,理所当然把顽劣儿子脸上墨镜拿下来,对着蔚雨霁介绍:
“私立艺术高中的学生代表,林雪见同学。
雨霁在学校里需要帮助,就向雪见请教。
你们是同龄人,和睦相处。”
“幸会。”
互相达成共识的两人,不约而同,露出只有彼此看得懂的神秘微笑。
私立艺术高中坐落于山腰处。
学校山路街道两旁老旧房屋零次栉比,地面被雨水冲刷得若隐若现,擡头天空像火焰一样赤色云彩,耳边树叶像雨水一样簌簌地落下来。
走过学校操场,墙壁上篮筐“哐当”一声,清晨阳光照耀着投篮男生汗水淋漓的後背,学校围墙上爬满了深绿浅绿各色藤蔓。
林雪见一路领着蔚雨霁参观校园,走到新教学楼前停止脚步。
“有什麽想法?”林雪见指着那面空白墙,她擡头似笑非笑地望着他。
“有一个故事,一个人去移民局说‘他想要换个地方居住’,移民局长官拿一个地球仪给他,‘选个你想去的地方’。
他拿着地球仪,看得很仔细。
过了很久,他问长官,能不能换一个地球仪?”
他语气平和,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都向往别处的生活。
蔚雨霁眯起眼眸,传统校园里高中做完几“斤”试卷,为一场无意义的赛跑你争我夺,考个综合大学里不上不下系,最後成为社会无关痛痒一枚螺丝丁。
一眼就望到头,随处可见的人生,大把时光从指缝中溜走,学生对此毫无察觉。
这里是他未来生活三年的地方,他要给这所学校不一样的东西。
千千万万年少世界里类似灵魂,所向往的一场繁华旅途。
人不会一辈子只住在一个地方,少年时总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方,憧憬漂泊流浪直到繁华与苍凉,心满意足後停止激荡。
人都向往……
“生活在别处。”她刻意控制得很平静的声音。
林雪见望着蔚雨霁拿着颜料的背影,她站在一个逆光处,看着他的背影,背影显得如此合衬,一刹那间百感交集。
生命里如果一定有特定时间,思考这个世界,思考自我生活,以一种近似飞行的姿态跨越生命的春夏,大约在十八岁。
生活在别处。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的诗句,一种超越乏味的现实生活,进而达到理想境界的追求。
1968年,这句话被刷在巴黎大学围墙上。
崇高,一直是人追求最高理想,理想又不断社会现实打破;人性的崇高与自身邪恶矛盾纠结,透视出人身上最黑暗最深刻的激情。
‘崇高理想’背後‘残酷现实’,这句话本身又是一个悲剧。
繁华落寞,叫人敬畏。
在那麽一瞬间,她愿意去相信,理想的崇高远胜于生活的苦难。
生活在别处。
style="display:block;text-aliger;"
data-ad-layout="in-article"
data-ad-format="fluid"
data-ad-t="ca-pub-7967022626559531"
data-ad-slot="882422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