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牛>大秦造反笔记 > 第54章 我有龙阳之好(第3页)

第54章 我有龙阳之好(第3页)

嬴政笑意盎然:“寡人不过一句话,竟能骇得王弟落笔,倒是出乎寡人意料。”

成乔随即回过神来。

虽心底早有预料,面子上的震惊还是要做做表情,于是她惶惑地张了张口:“王兄一言九鼎,臣一时惊惧,故而恍惚掉笔,不慎殿前失仪,还望王兄万莫怪罪。”

赵高不由在无人关注的角落不屑地撇了撇唇角。

再有些小聪明又如何,一国之相居帝国中枢,需老成持重端肃严慎者方可稳坐,而这被君王一句试探便能吓得掉笔的愣头青如何能担得起这般重任。

嬴政乃少年英主,自然应该知晓其中道理。

思及此,赵高心里顿时稍稍宽了几分。

然而嬴政并未有所不悦,仍然保持微笑:“长安君还未回答寡人的问题。”

“回大王,臣年岁尚轻,经验不足,有负衆望,恐不能胜任相国之重。”

此乃历来的客套言辞,且语气也不够激烈,嬴政便默认为“臣愿效犬马之劳,肝脑涂地,以报君恩”。

在他看来,这才是成乔的心里话,毕竟全天底下就连圣人也难接住这个诱惑。

但是他哪里能料到,成乔是真心不乐意。

大秦相国虽是六国士子追求的目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谓是位极人臣享尽尊荣。

可问题就出在这一人之下上。

虽然此时王权还未高度集中,但主导秦国的法家一力主张君主集权,而吕不韦正是试图以一家独大的相权将体制重新洗牌,以至于陷入如今境地。

也不能说吕不韦运气不好摊上了最不好摆布的嬴政,委实是变法後经过百年的发展,时代的浪潮推动着君主权力逐步上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吕不韦只能乖乖让位。

所以在这个节骨眼里上任秦相,即便权力再大,也不能发挥出成乔的原意。

她只能按照嬴政的意愿,在他心仪的体系下组建一个天下大一统的政局,这固然是开千古之新风,然而这其中的弊端导致的结局後人有目共睹。

“自你治理新安以来,政通人和,万衆瞩目,不独是我大秦,六国民衆皆耳闻你名声,由你接任吕不韦,实乃衆望所归,长安君便不必推拒了。”成乔还在思考,嬴政已然一锤定音。

成乔这回是真的满头大汗了。

按照她的想法,再在咸阳兄友弟恭装个样子待上几月,从中寻个机会赶紧向王兄请命回老家待着,继续她未完的广积粮缓称王事业,现在半路接过一个烫手山芋,无疑打乱了她全部的计划。

“臣……臣实不能为之。”成乔这次是真心实意,“名利于臣如浮云,万钟于我何加焉,臣于功名利禄实无所求。臣请荐一人,昌平君熊啓为我大秦老臣,对王兄忠心耿耿,勤勉谨慎,通晓吏治,朝野上下无不称颂之,由其接任相国乃不二人选。”

嬴政心底一沉。

眼底瞬有锋芒划过,若说单纯的推拒,他还能视作君子三让,但这会儿连备用人选都推荐上了,可见这辞却的心思是有几分真了。

他刚想开口回言,倏而寺人来报:“大王,李长史于殿外求见。”

嬴政按下心头浮现的不快,扬手示意请入。

李斯踏入殿中,臂间宽袖鼓鼓生风,将清瘦身躯衬得愈发削挺。

成乔不无欣赏地视着他。

李斯虽出身小吏,然风度沉稳,且眸中隐有机谋,向成乔投来一道若有若无的目光,如微芒照进心间,旋即收回。

“回禀大王,河南大水受灾事已统计完毕,八月大雨,平地深五尺,沟河涨溢,洛河暴涨,漂七百馀家,损三千八百馀家。”李斯条理分明地一一汇报,呈上一卷文书,赵高随即接过,呈上予秦王阅览。

嬴政展开细观,面色愈发凝重,须臾擡首:“赈灾事宜刻不容缓,依卿看,朝中何人可担此任?”

“臣愿为大王分忧。”

这等向君王与诸臣展示能力的时机,李斯自然不会错过,当即主动承揽。

“受灾者衆,河南地广,卿一人太过劳苦。”嬴政视向沉默不语的成乔,“如此,王弟过去曾有治灾经验,与李卿一道前去,或可事半功倍。”

他的意图也很明显,再给王弟添个履历,同时再度积累王弟在民间收揽的人心,也好为他日後仕途铺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