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牛>大秦造反笔记 > 第38章 解决生理问题(第2页)

第38章 解决生理问题(第2页)

成乔挑了挑眉:“我早有方案。”

她打算每五十户人家开挖一处粪池,不独公共厕所,平日他们的私家茅厕也可排放入池中。

此时再雇佣专门以剔粪为业的挑夫,负责从池中清理出排泄物,将这些上好的肥料卖去农村用以种田沃土。

这样又能带动一批就业,为那些不怕脏污的待业人士提供收入来源,同时耕田的肥力亦可噌噌上涨。

不过一月,一批全新的公厕又出现在大街小巷。

男女分开,里面有专人清洁,还有香薰驱除臭气,再不必忍着难闻的味道解决生理问题。

人们对厕所的接受速度比澡堂快得多,从此大家再也不用在内急之时匆匆找个路边的草丛蹲下,也不用在猪圈旁的旱厕里和猪大眼对小眼,充分感受到何为长安君所宣称的理念:“人性化”与“人文关怀”。

这两个词汇他们皆是一知半解,不过大概懂得比吃饱穿暖更上一个层级,类似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礼节与荣辱,但又不大一样。

那是一种作为人应有的幸福感。

但时代所限,成乔很快发现这人文关怀还很脆弱。

例如,当她亲自去新建造的公厕体验时,就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这个时代由于没有草纸,许多人在路上捡了块石头或者树叶子充当代替品,而大户人家通常还好些,有厕筹即竹签子使用,但普通百姓谁能日复一日用得起这些高档物什。

她必须造出原材料收集容易丶程序简单的纸张。

将整座城池以及郊外搜查了一番,成乔把目光锁定在生长茂盛的竹子身上。

这个地方富含丘陵山地,因此具有丰饶的竹资源,就地取材,利用竹子制造竹纸最为简便。

她虽然对造纸术一窍不通,但不妨碍她身後是一整只穿越玩家队伍。

将制造秘籍借来,成乔对着研究了半天,又拿模型演示,除去一些冗馀的步骤,着急衆人一道前来府内开会。

大夥儿不知她这一回又要做些甚麽,不过也知定是些新奇想法,纷纷靠近前看她绘画的示意图,疑惑皱眉:“这是甚麽?”

“竹纸。”

衆人面面相觑:“要竹纸有何用?”

在他们的视角里,根本不知何为“纸”。

“我们平日只能用竹简来记事,有闲钱的则用布帛,但竹简能记载的东西有限,布帛用量大了也消耗不起,竹纸生産效率高,因此价格偏低,甚至比布帛更方便携带,浪费一张也不用心疼。”

大家都是创造力高超的理科生,一听便知这竹纸做出来将引发多大的生産力变革,当即双眼放光:“好物!长安君可有想法?”

“有,不过需要诸君帮忙。”她将一个可行方案展示予衆人看。

需要用到的原料和工具为:竹子,一个从山上引水的池塘,一口蒸煮竹料的大锅,杨桃藤里的植物粘液,刮磨过的竹丝编成的纸帘,以及用来脱水的纸槽。

蒸煮竹料的大锅直径大约四尺,成乔将锅上用泥与石灰加固封好边沿,内可装水十多石。

有了步骤和方案,其馀的材料只需耗费人力,这里最不缺的便是劳动力资源,很快便一应准备完全。

她在城东找到一座长满竹林的山沟,将竹杆截断为五至七寸长,将之拖入山间塘水里,用以浸沤竹料。

百日後,将竹料自塘内取出加工槌洗,洗去粗壳与青色的表皮,再用石灰化成灰浆涂在竹料上,放进锅上的大木桶里蒸煮,大约过了八个昼夜,歇火一日後,打开木桶取出其中的竹料,搁入清水塘中洗干净,去除上面的泥污。

待洗净之後,再用柴灰水浆透竹料,放入锅中压平,上面平铺一寸左右的稻草灰。

等到桶内的水沸後,在取出竹料放入另一只木桶哭,还是以柴灰水冲淋。待灰水冷却,烧滚後再淋一遍,如此经过了十馀天,成乔终于获得了蒸烂後的竹料。将其倒入臼中捣碎再舂,成为泥面状後再放入纸槽里。

向槽中引入清水,直到水面高出竹料三寸,再加入早已置办好的植物粘液,如此,待纸脱水後便会色泽洁白。

成乔指令大夥两手捧着展开的纸帘沉入纸浆水中,待竹纤维荡起後抄入帘内,轻荡则得出薄纸,重荡则得出厚纸,手法不同,厚度自然也就不同。

她想着纸张无论薄厚都有用处,于是在这一点上未作严格规定。

待竹料浮在帘上时,水从四边流进纸槽里,接着翻转过纸帘,使得纸落在木板上,至少叠积上千张。

此时,眼前已出现了厚厚的一沓湿纸堆,在最顶端放上一块木板,成乔尝试找个大力士来把水分压出来,但就连肌肉最发达的樊於期也表示难以达成这等高要求。

她再放眼望去,诸如韩非甘罗等人更是不用异想天开了。

她便只能栓上绳子插入一根撬棍,像榨酒一样将湿纸内的水分压干净,再以最轻柔的动作用细铜镊逐张揭开,烘干。

这个过程最讲究用心细致,成乔不放心让一群五大三粗的男子来干,于是招募了一批绣娘,将一张张薄如蝉翼的湿纸依次分开而不破坏,烘干时用土砖砌成墙,在前端烧柴火,经由砖隙导热,贴在土砖的湿纸便渐次焙好,然後再揭下。

望着地上成堆叠起的竹纸,成乔成就感顿起,又如法炮制了一批较为粗糙的纸张用作草纸,只改变了最後烘焙的工序,压去水分後在太阳底下自然晒干。

她先将第一批竹纸在市面上免费发放,目不识丁的农民阶级往往用不到,但商人记账和一批士子却有着很大的需求。

他们发现,用这种竹纸来写字记事不仅易于随身携带,能列的账本与文字容量也比竹简大得多,以前一部春秋需要几十卷竹简才能传抄,现在一叠纸装订成本,不足二两重量便能承载完成。

若说之前有求知若渴但苦于买不起书卷的贫家孩童,如今有了典籍的纸本,用半斗米的价钱就能换一部回家,就连学风也比从前浓郁了许多。

当然,成乔除了造福自己城邑里的百姓,借此来赚钱的机会也不会放过。

当秦宫引进一大批新安城制造的竹纸後,秦王的案头已然开始堆满用之书写的诏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