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不是老夫人的谁。是姜二夫人约我过来的。”姜绵笑了笑。
对方赶忙让她进来。
姜绵穿着卡其色的高领羊毛衣,下面灰色的羊毛裙子。外面套一件同样灰色的风衣。
简单,却又勾着容貌不俗,气质淡雅中透着干练。
姜绵比预约的时间提早到一点,这都是以前跑业务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屋里来的人不算多。
“找二夫人的。”保姆先说了一声。
姜二夫人看过来。
“姜绵?”
“您好,姜二夫人。”姜绵也笑着打招呼。
所有人看到姜绵都愣住了。
特别是姜老爷子,如果不是老妻站在一旁,都以为对面的是老妻返老还青春了。
老夫人站起来,“跟我年轻时候可真像啊。”
众人都说像。
姜老夫人有四子两女,其余三个儿子都成亲。只有最小的儿子早年间出了事,在医院待了两年才出院。
后来通过公派留学的方式在七十年代把他送出国医治。
八十年代治疗后才回国。
在国内一家研究机构担任要职,带领的学生也都是栋梁之材。
不过他走路有点跛。
目前有了未婚妻,但还没有结婚。
姜家的大女儿姜璐璐上前拉着姜绵细细打量了一眼,“这姑娘还是眼睛最像咱妈。”
“大姐说得对。”二女儿姜莹莹也点头。
“咱们兄弟姐妹和小一辈,除了四哥没人眼睛像妈妈。”
“你多大了?”
“家真的是海城的?”
“兄弟姐妹几个?”
诸如此类的话一个接一个,说的姜绵有点招架不住。
姜老夫人莫名的对她心生欢喜。
总觉得像看小辈一样。
“别被她们吓到。就是看你像我年轻的时候,才多有冒犯。”姜老夫人上前解围,拉着姜绵坐在一旁。
“中午就在家里吃饭,既然你是老二媳妇旧友的孩子,以后常走动。”
“嗯。多谢姜奶奶。”
姜绵从他们言谈中大概知道这家的情况。
是属于在六七十年代都坐飞机的人。
没有享受到贫穷的滋味。
姜莹莹从楼上拿了相册,打开第一张。“你看看我母亲年轻的时候。”
姜绵一看愣住了。
这要是不说,还真以为是自己拍的民国风照片。
黑白照,但容貌太相似。
只是姜绵多了一些对于金钱的渴望,照片中的人一看就是对金钱没啥感觉的人。
她有的是对理想的热情。
“还真像。”
姜绵觉得有点尴尬,打开后面的相册才现有他们全家的合照。
出现了第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