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牛>[清穿+红楼]大清富贵闲人 > 90100(第9页)

90100(第9页)

胤祺惊喜地看着黛玉:“先让弄墨打听着,如今三哥已经入了朝,四哥也有了差事,估摸着等回了京,我也得当差了,门下没人总是不行,到底我们和甄家有那番渊源,若是个好的,却正好得用。”

黛玉将把玩着的宫花往胤祺身上扔去,轻飘飘地花撞到了青色的绸缎,又顺着滑下:“你就唬我呢,等你五阿哥开府,起码也是一旗的佐领,怎么会确认当差。”

胤祺却只笑着,丝毫没有动怒,他含糊着说道:“妹妹你想想,皇阿玛南巡时为了什么。”

黛玉是和胤祺一道读书的,康熙对皇子要求甚高,林如海讲课时又没避着黛玉,黛玉的见识绝非一般闺阁女子所有。

听了胤祺的话,黛玉拧着帕子,仔细想着外头形势。

康熙此次南巡,并不是纯粹为了享乐,黛玉知晓,天子自认是个雄才大略的帝王,他亲政后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开海禁,很是做了几件大事,现如今朝堂上无掣肘之患,福建、两广的反抗亦成不了势力,目前最让康熙放在心中担忧的,只剩北边的准噶尔、黄河的水患、以及江南的反清复明思潮。

前两年大清与鄂罗斯在雅克萨很是打了几仗,双方各有胜负,两方相持,准备和谈,虽然准噶尔目前仍然虎视眈眈,但他们想与鄂罗斯联手攻入北边的算盘是不可能实现了,让大清能从北方暂时抽出手来,虽然都知晓与准噶尔的一战在所难免,但毕竟不是现在。

从准噶尔那头抽出手的帝王,自然将目光放在了江南,自衣冠南渡以来,江南开始得到开发,等到隋朝炀帝开凿了运河后,江南更是成了膏腴之地,十丈软红,烟波江南,数不尽的粮食堆满仓库,白花花的银子藏满库房,对康熙而言,江南的稳定是他统治的基石。

而无论是黄河的泛滥,反清复明的思潮,都与江南有关。

此时黄河的入海口在江苏,在治河之前,黄河中下游年年泛滥,入海口近处海水倒灌,好好的良田,直接被淹没成了盐碱地,本该是粮仓之地,却还需要朝廷拨粮赈灾。

自康熙二十一年,满朝文武大争论之后,靳辅的治河之策就定了下来,这么些年下来,年年泛滥的黄河水患已经缓解许多,黄河沿岸的百姓大抵能免了被水淹没之苦,能踏实的在土地上种些庄稼。但由于党争,靳辅前一年被免了职务,康熙这次南巡,重要目的是查看黄河沿岸的河工,在靳辅免职后能否正常运转。

一路走来,从山东到江苏,靳辅主持修建的堤坝确实牢固,这些日子春雨不断,河中水位亦有升高,全被堤坝牢牢拦住,想必这个情形,能安了康熙的心。

那就只剩下江南文人这个心病了。

大清以武力入关,在江南造了不少孽,此时大清统治不久,还有着不少前朝遗臣活着,内心渴望着将清兵驱逐去关外,这些遗臣,又大部分在士林间颇有威望,江南文风又盛,文人众多,若放着不管,很容易出大乱子,康熙这次下江南,又大手笔的减税,既彰显皇家威严,又展示天家恩典,恩威并施地收复江南文人与百姓之心。

从效果上来看,康熙这手做得很是不错。

“胤祺,你是想提前招揽江南文人?”黛玉睁大眼,好似第一次认识胤祺一样上下打量着:“难道你也想”

剩下的话过于大逆不道,尽管马车中只有他们俩人,黛玉也没有宣之于口,将惊涛骇浪藏在舌下,唯恐被人听见。

与黛玉的惊惧不同,胤祺仍然轻松笑着,他伸长的双腿叠起,笑得漫不经心:“未来的事情,谁说得好呢,现在我是没有这份心,有轻松的日子,谁愿意卷到那摊乌遭事中去,只不过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我多少也得留几个后手。”

黛玉亦沉默下去,天家无父子兄弟,她未来要嫁给胤祺,两人注定福祸相依,不管是好是歹,都将相互扶持着走下去。

黛玉定定看着胤祺,如同之前胤祺说你信我一般,坚定地说道:“我陪你。”

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第99章风起

胤祺心荡神摇,只觉人生能得此一知己,足矣。黛玉于他,不仅是那和尚所言的命定之人,更是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心心相印的爱人,他并肩作战的同伴。

胤祺更加迫不及待地渴望定下两人的婚事,不能忍受其他人将黛玉当成未来儿媳妇的审视。

南巡车队浩浩荡荡,过了江苏后,连日的雨终于停歇下来,入了山东,空气中潮湿的水汽都散去,呼吸间全是春日的干爽,地上更是干干净净的没半点水珠,道路也不再泥泞,回程的速度,陡然加快了许多。

经山东入直隶,天越发的干燥,离紫禁城也一日比一日近。

康熙离开京中已经将要两月,虽说朝中的重臣全部伴驾南下,收到的奏折更是快马加鞭送到康熙手中,与大学士们定下方略,并未耽误政事,但他到底远离中枢,多少有些不便,离京城愈近,他愈是归心似箭,路上的停歇都少了许多,黛玉与胤祺笑言,若非考虑着随行人中还有皇太后与一干妃子,说不住连晚上都不会在驿站歇息。

就这样紧赶慢赶的,在阔别许久后,一行人终于回到了京城。

京城的城门巍峨耸立,几百年间见证着世事变幻,古朴而沉默地守卫着身后的城池,守候着城中居住的那些人。

这便是供帝王出入的正阳门了。

车队刚入正阳门,胤祺便骑着马,到了黛玉的马车旁,隔着车帘,胤祺低声叮嘱道:“一会儿宫中那头还有数不清的事情,妹妹过去还不知道要折腾到几点才能回家,我已经吩咐了舞文,一会儿他会领着你回去,一路奔波想必妹妹已经累了,不如回家歇着,宫中的事儿有我呢。”

胤祺这么安排,却也不算不守礼,南巡人员众多,随行官员几乎都带了女眷,那些人也不是全部都有资格奉皇太后和后妃们回宫,入了京城,陆陆续续地也就散了。

当然,黛玉的身份入宫倒是够的,可刚刚回宫,还乱糟糟的,说不得一口热水都喝不上,有什么好去的,左右有皇太后顶着,谁能说黛玉半个不字。

黛玉也知胤祺好意,她亦无意拒绝,掀开帘子,咬唇笑道:“我便沾了五阿哥这个光,外头的事情,劳你帮我周全。”

胤祺见黛玉脸上已经有了淡淡的倦意,连忙哄道:“妹妹如何与我分你我了,无需你说,我自会安排妥当。”

马车晃悠悠往前头,没多久,不大的马车悄然从车队中转了出去,入了旁边的小巷子。

胤祺骑在马上,见着黛玉顺利离开,才双腿夹住马,驭使着往前头走去,赶上康熙的御辇。

等胤祺追上时,康熙的御辇已经在侍卫的护卫下到了午门,午门前的广场上,留守的朝臣已经按品级雁翅排序,跪在午门前恭候圣驾的到来。

胤祺远远见着这景象,眼珠子一转,勒紧了缰绳,慢慢退到皇太后的马车旁。自入了京后,马车走得格外的慢,胤祺靴子轻轻地踢着马,缓慢地前行。

皇太后在马车中搂着五公主闭目养神,突然听见了马车外头踢踏的马蹄声,轻快而活泼,与那些当值的侍卫们骑马的声音截然不同,皇太后掀开帘子,果然见到胤祺。

“外头风大,仔细吹得头疼,快上马车待着。”皇太后慈爱地看着胤祺,这个英姿勃发的少年郎,是她从婴儿时期一手养大的,让她如何不爱。

胤祺就等着皇太后的这句话,他嬉笑着应了,一扭腰,从马上跳了下来,三两步跑到了马车前,此时马车的速度几乎停滞,他一跃而起,便跳上了马车,让小太监找来的脚踏毫无用武之地。

马车轻微地晃了一下,又恢复了平稳,对于胤祺跳脱的行为,皇太后不以为忤,她只笑着嗔了句:“又调皮了。”随后便关心地询问胤祺冷不冷,饿不饿,唯恐胤祺哪里不适。

胤祺笑着听着皇太后的絮叨,一句一句地回应,让她安心。

与此同时,前头的康熙见着广场上跪拜的文武百官,只觉着龙心大悦,一路上走来的疲态都消失不见,他决定在此接见群臣。

“胤礽,”康熙望着伴驾的太子,思忖片刻,吩咐道:“你与我一道去接见百官。”

“遵命!”胤礽眼中是压抑不住的狂喜,作为大清的储君,他现如今都是在跟着老师读书,只偶尔的小朝会能够跟着旁听,从来没有在百官前露过脸,康熙此举,分明是要巩固他的地位,他只觉浑身轻飘飘的,如登仙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