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牛>北宋名臣奋斗史 > 第116章 遗诏 李皇後(第2页)

第116章 遗诏 李皇後(第2页)

“皇上驾崩了。”

“你说什麽?白日不还好好的吗?”

王继恩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女子,很是意味深长:“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下一任皇帝该谁来当。”

李皇後自然而然的接话:“自然是太。。。”她忽然想到什麽,蓦的擡头看向面前这个老太监,心脏不受控制的狂跳。

“眼下太子不在宫中,这大位落到谁的手里还不好说。”老太监松垮的脸皮上目光炯然,满是对权利的渴望。

“可以是太子,也可以是大皇子,皇帝曾经有心立大皇子位储君,这事儿满朝文武皆知,临到头改变想法也合情合理。”

李皇後知道他为什麽找上自己。

当初姑姑重病,难以抚育两个儿子,于是同样姓李的自己被送进了宫中成了皇帝的後妃。

後来她诞下九皇子赵元亿,但孩子不幸早夭。

为了在宫中站稳脚跟,她主动接近了大皇子赵元佐,为了拉近彼此的关系,不惜将对方的儿子养在自己宫中。

这一切皇帝也是默许的。

——但她入宫之前就有情投意合之人,这件事皇帝并不知晓,姓王的太监却很清楚,所以才会在此时找上她。

李皇後想要立大皇子为太子,不仅是因为大皇子疯癫好拿捏,也不仅是皇孙和自己亲近。

赵元佐是她心尖上的人,养育皇长孙也不过是爱屋及乌罢了。

“时间紧迫,皇後不妨给个准话。”

只要赵元佐登上皇位,再将这个位置给儿子,十多岁的孩子会是最好的傀儡,辽国萧太後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所以王继恩有绝对的把握,李皇後一定会答应自己。

没有过多思考,李皇後答应下来,其实不管最终谁上位,她都是太後,只是赵恒向来只和他舅舅李继隆亲近,对自己这个皇後从来敬而远之。

“好,我需要做什麽?”

“让大皇子灵前继位!”王继恩斩钉截铁。

二十二年前,太祖赵匡胤的口令是宣小儿子入宫。

但王继恩找来了他弟弟赵炅,同样的事情在做一次,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了。

立一个皇帝,无论是皇後还是太监说了都不算,必须有大臣,胡旦和李昌龄就是王继恩的先手,口谕也好丶诏书也罢不论真假,都需要大臣见证才能名正言顺,産生效力。

若能得到百官之首的宰相认可,当然是最好不过,更好的是这会儿吕端那老东西就在门外。

两人一拍即合,推开宫门,王继恩将李皇後给的信物交给心腹,赵元佐被幽居南宫,此刻正在宫中,甚至不用出宫,这事儿就能成。

“去南宫。”心腹接过东西飞快走了。

李昌龄和胡旦全程旁听两人的谋划,对视一眼放下心来,看来这事儿十拿九稳。

王继恩需要做最後一件事,搞定那个老眼昏花的死胖子吕端,新皇帝就能顺利掉包换人。

结果王继恩一转头,这麽一会儿功夫,吕端不见了!他立即抓狂:“人呢?”

“刚刚还在这儿,如往常一样,去廊下坐着等了?”吕端上了年纪,又老又胖,老眼昏花还腿脚不便,走不动是常有的事,时常在廊下坐着等召见。

王继恩松了口气,转过廊柱却还是没见着人——吕端凭空消失了?

“站着干嘛,连个人都看不住,快去找啊!”

内侍四散开去,不过片刻就传回了消息,吕端已经回中书省了。

还好不太远,王继恩决定亲自走一趟,太监的本职就是伺候皇帝和传旨,中书省政事堂那可真是太熟了。

路上王继恩已经想好了计策,没多久追上吕端,上来就是一句狠的,要将吕端镇住。

“陛下驾崩了。”

乍听此言,吕端觉得久等的结果终于来了,痛呼出声:“陛下!”

王继恩可不是来看他哭丧的,马上打断:“李皇後有言,国有长子,不传诸弟。”

“长子?南宫中的大皇子赵元佐?”吕端有些疑惑。

“对,太後要册立赵元佐为新帝。”

这位宰相看上去十分平静,好像并不太抵抗这个决定,这让王继恩异常兴奋。

然而吕端接着说:“立谁不立谁,你说了不算丶我说了不算,太後说了也不算。”

王继恩双手紧握,紧张起来:“那谁说了算?”

“自然是遗诏。”吕端慢腾腾的说。

遗诏?难怪这个死胖子不怕,有遗诏在手,确实很难动摇先帝的决定。

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非但没有让王继恩退缩,反而更高兴了,

遗诏好啊,这对他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若无遗诏按理就得皇太子继位,但有遗诏就得另说。

至于遗诏上写了什麽——那不全由他这个宣旨太监说了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