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大军开拔出师不利
安苒作为童子试魁首参加殿试一事,最终在皇帝和一衆武将们的力挺下定了下来。
朝廷重文轻武是不争的事实,武将家的儿郎们读书实在费劲儿,多靠袭爵或荫封授官——同样是些武职。
想要改换门庭弃武从文,科考就是必须迈过去的天堑,若女子也能参考,那就多了一个机会。
武将们不像文官那麽迂腐,并不介意自家女儿有出息,若这条路安家女儿走得通,他们自然也能试一试。
春闱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开战前的战备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寇准归京後迎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潜藏在西夏那边的人递来了李继迁驻军的准确位置。
乌池丶白池。
以往对西夏的战争,大多数是都都是等着党项族人打上门,这边才还手,然而只要宋军占了上风,这些党项族立即消失的无影无踪,追都没法儿追。
重点不是他们的战斗力,而是他们的马!
出兵塞外,茫茫天地之间几乎全是无尽的荒野,除了在这里生长的党项族外,其他人极易迷失方向。
李继迁一直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败了就称臣蛰伏等待时机,有实力了立刻反叛,起兵侵扰宋朝边境。
对方的快马加上无法辨别方向,闹得边关简直烦不胜烦,你打吧他跑,你不打他吧,他张嘴就咬你一口。
这导致朝廷前後几次围剿西夏,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李继迁最惨的时候仅自己一人逃脱,这样都能让他缓了过来,成了宋朝的心腹大患。
说到底,不是打不过,而是抓不着。
这次有了对方的准确位置,看他李继迁往哪儿跑!
枢密院立刻开始规划行军线路,并在皇帝的授意下制作阵图——是的,在外征战的将军们必须严格按照朝廷制作的阵图作战。
抛开阵图之事不谈,只要按着路线图,找到乌池白池,那麽这次拿下李继迁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很快一切准备就绪,只等着皇帝一声令下,大军立刻开拔。
这紧要关头,春闱也落下了帷幕。
今年的考生特别多,只要稍微打听一下的都知道科举殿试改了阅卷方式,寒门学子们终于看到了希望,扎堆往京城汇集。
江珉不负衆望,考中贡士。
今春贡士一共一百二十位,算上安苒一共一百二十一位,齐聚礼部,接受殿前礼仪规训。
四月,丙申年殿试开考。
就在殿试的同一日,开战前的最後一道军令从京都发出,大军开拔。
朝廷集十州之力,以当年潘美扫平南汉的灭国级军力,出兵讨伐李继迁。
十州兵力集结,分兵五路,主将李继隆率兵三万自环州,副将范廷召自延州,王超自夏州,丁罕自庆州,张守恩自麟州,呈包围之势分别奔赴目的地乌池丶白池。
四月,大军出宋朝边境入西夏党项族境内。
刚开始时,各路人马的一切行动和行军方向都严格遵守规矩,和朝廷给出的方略丶阵图严丝合缝。
只是变故发生得突然。
第二次踏上西夏地盘的李继隆发现一个致命问题,原定线路竟然不对。
按皇帝给的线路行军,需要先绕道灵州,而後才能进入乌池丶白池境内,照着这个线路,行军时间最少也需要一个月以上,且一路缺水。
人不吃饭还能挺个三五日,可若不喝水,估计一日也成问题。
思来想去没个结果,索性召来大夥一起商议。
马背上的李继隆挥鞭指着灵州方向:“从这里到灵州,两地相距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