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牛>北宋名臣奋斗史 > 第73章 成熟的百姓会帮忙养马 神踏妈模拟考(第2页)

第73章 成熟的百姓会帮忙养马 神踏妈模拟考(第2页)

江御在此基础上上书朝廷,并请将安肃县作为一个试点,若此法可行在进行推广。

皇帝赵炅和心腹一番探讨後,觉得此法可行,反正安肃县就是一个边陲小县,就算试验失败,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大手一挥,准了,顺带批下来第一批用来养马的款项,若此事可行,那就是解决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从辽国换回来的马匹也能有效的改良马种,谁不知辽国多良驹,奈何除了从战场上清缴,实在没有其他途径获得。

知州知道此事,对江御也是高度支持,知州和通判兼领马政事务,本州府若有人能将此事做好,与他而言也是大功一件。

收到旨意的江御,开始有条不紊的将养的半大的马儿们下发给县里愿意养马的百姓。

早在一月前,江御就张贴了关于养马的一应事宜,并派人进行传达,几乎县里人人都知道此事。

县衙以户为单位,每户人家可以领养一匹小马,每十户养马的人家为一保,共同承担养马事宜,大家彼此照应,不至于耽误农活的同时,还能共担风险。

养马的人家免除养马期间的徭役。

时下徭役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衙门内的衙役这种,算是吏役,这些人大多风光,但胥吏之子不得走科考之路,可即使这样,这种吏役之位也是供不应求。

而另一种,也是当下绝大多数人所要面对的一种徭役——夫役,主要承担官府主持的地方建设性劳役。

如修筑城池丶堤堰丶驿路,运输物资等,种类繁多,不仅强度较大,而且很可能误了农时。

加上养马的人家也不必自己出钱买草料,官府会每月补贴一笔钱财,用来养马,出了毛病也可以找专人免费治病。

说起来千般好,但最後一条上也明白的写着,若所养马匹死亡,折算成银钱,损失由官府和百姓各承担一半。

只是百姓的这一半,是由共同养马的十户人家均摊。

其实安肃县水草丰茂,自然放牧下马儿都能吃饱,购买草料的补贴一多半要进养马人的口袋。

而风险则由十户人家共同承担,大家夥早等着马儿到手了。

江御为了换到更多的马匹,也为了打消皇帝的顾虑,春日时换的都是些刚出生没多久的小马驹。

担心县民们没有经验,难以养活,硬是将这些马养到半大,这才准备挑选第一批养马人家。

当初的流民马大婶一家被选中了,现在马达的马儿被送官差送到了马大婶家。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让同样等着分配马匹的邻居们很是有些眼红。

他们是最後来的流民,现下住的自然最远,所以最晚接到通知,上报的时间比其他人要晚上些许。

“哎,马大婶,为啥你家选上了我们都没选上呀,不都是一起去上报的吗?”

官差转头一看,左邻右舍都探出头来看热闹,赶紧解释。

“哎,当初上门时可说清楚了,可以差人去县衙里帮忙养马,县里也给出钱。

马大婶家小武可积极,学得也好,连那几个姓奚的都赞一声呢。有养马经验的当然是首选。”

官差接过马大婶递过来的凉茶一饮而尽,擦擦嘴:“你家是最後一家,小的得赶回去复命了,告辞。”

“哎哟,早知道当初该让闲在家中的丫头小子去学一学了。”邻居拍着大腿,肠子都悔青了。

马大婶轻嗤一声,当时帮忙养马所开的工钱极低,几乎没什麽人愿意去,去的都是些真正养过马,或对马儿感兴趣的人。

江御对第一批养马人挑的极为谨慎,这些人有了养第一批马的经验後,自然而然的就会成为十户养马人中的挑头人,加上跟着辽人学过一段时间,处理一些突发情况也比较在行。

第二批养马人会以这些人为圆心进行挑选。

那边的小武搂着几乎比自己还高的马驹,蹭着它的脖子十分亲昵的说着悄悄话。

那马儿也并不挣扎反抗,一看就很是相熟。

周遭的人这才闭了嘴。

京城中,司农寺卿收到了沈知白给的稻种,看着信上对这‘占城稻’的介绍。

“耐旱丶生长周期短,约为一百日成熟,産量为每亩四至五石。”他猛的瞪大眼睛:“四至五石?那不得五六百斤”

“这女娃不是框我吧?”不怪司农寺卿这麽诧异,实在是现下的稻子平均亩産也就三百多斤,约摸两石到三石。

因为地理原因,南方的亩産高于北方,但也只在三至四石,还从没听说那个地方有超过五石的亩産。

趁着目前天气还算暖和,他急忙亲自去京郊的官田中试种。

希望能在年前迎来好消息。

style="display:block;text-aliger;"

data-ad-layout="in-article"

data-ad-format="fluid"

data-ad-t="ca-pub-7967022626559531"

data-ad-slot="8824223251">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