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我们种植中药材,可以适量施肥,但最主要的,是三五年一收。
短时间来看,大家要靠中药材致富的想法,大概率要先放一放。
但是,只要熬过最初的几年,後面的药材,每一年就会有每一年的收成。”
江瑶这边正动员穆岭的村民种植中药材,不料上面一个消息来的猝不及防。
穆岭的原住民都得集体搬迁。
据说是穆岭土质疏松。
气象观测,未来常年降雨,穆岭土质流失严重,会越来越不适宜村民居住。
接到通知的江瑶也是一脸懵。
不过既然组织交代了任务,江瑶也尽可能接受。
眼下,只有尽力完成。
“怎麽可能搬家?我不同意!”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搬走了我们靠什麽生活啊?”
昨天开了动员大会,今日又开搬迁告知会。
穆岭的人反抗情绪很严重。
不过江瑶还是把原委细细道来。
“村里有很多叔伯婶子辛辛苦苦一辈子把孩子送到了镇上丶县城丶城里,更有甚者,把孩子送到了大都市。
虽然大家都想守好孩子们的根。但是,人才是最大的资本。
国家会酌情考虑给部分家庭安排工作,剩下的也慢慢会有适合自己的营生。
总之,在国家的领导下,大家将来都不会饿肚子。”
周围还是一片反对声,不过较以前,声音小了点。
开完会的江瑶,立马着手准备穆岭原住民的搬迁工作。
经多方配合,A市首届农産品展销会如期开展。
来参展的各村各县,都使出了浑身解数。
展销会一部分是农産品介绍,另一部分是农産品品尝。
据江瑶了解,侯家庄粉条做的酸辣粉爽滑弹牙;李家村的西红柿清甜可口丶草莓形美味甜;当然,穆岭的中药材药香四溢,都得到了参观者较高的评价。
不过穆岭要搬迁,江瑶便把目光移到了穆岭的新迁地,覃川。
史料有句话,八百里覃川。
江瑶带了村里部分人,去了覃川转了转。
一望无际的覃川大地,广袤无垠。
排列整齐的新农村,正在建设当中。
一辆辆挖掘机和大卡车来来往往,有条不紊。
每家每户,独门独户。
覃川新农村自来水全覆盖,单这一点,就比穆岭吃井水要方便的多。
江瑶这边正忙着搬迁造册的事情。
李家村的江建国也没闲着。
将阳山屲种满手腕粗的树苗,覆盖上防冻膜,三拖两延,又到了年底。
殷寒潮找到侯言智,打算让他当媒人,去江瑶家说媒。
殷寒潮把这个消息告诉江瑶的时候,江瑶有一瞬间的不可置信。
“师兄,这也太快了吧。”
各种决策上游刃有馀的殷寒潮,嘴难得的有些笨拙。
“我不觉得快。不知何时,见不到你的时候,我的满脑子都是你。”
直白的话语犹如一阵风,刮的江瑶不知今夕何夕。
江瑶斟酌了下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