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背景是一百零八童子。
民间对神佛没有明确的划分,所以救苦救难的大士也承担了送子的责任。
童子各式各样。
传闻夜深人静时,夫妻双方用红线拴在童子脖间,过不了几日,求子定会成功。
这个偏方从永义爷嘴里信誓旦旦讲出来。
李招娣敷衍的点了点头。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她,对此持怀疑态度。
只不过细细看去,这里的童子模样,男女都有;或睡或坐,形态各异。
另一个大殿。
红色披风凛凛威风的大圣,打坐在前。
壁画记录的是西游记上九九八十一难。
百姓信奉大圣,是因为他扶弱济贫丶惩恶扬善。
况且百姓的手里,也停留过大圣的毫毛。
给几个大殿轮番上了香,李招娣的注意力全在它的彩绘与框架上。
李招娣突然觉得李家村的寺庙,失了一点点韵味。
这韵味,归根结底,是衆人朝拜的香火气。
什麽饭就是什麽人吃的。
李招娣觉得庙里彩绘这件事,她可做不了。
但一旁背着手的永义爷,可不这麽想。
李家的老祖宗说过,男女都有用。
他家的招娣,有鼻子有眼的。
画画,岂不是有手就会的事情?
当然,李招娣不知道永义爷所想。
她也不知道永义爷对她高高的期望。
江瑶原本不想来的,可顾红几天前已经开始兴致勃勃准备庙会上用的馍馍了。
不想扫兴的江瑶,一大早便跟着江建国等人来了上侯家。
一笔写不出两个侯字。
上侯家便是侯家庄。
它的名字来源也颇具故事意味。
且上侯家与佛教的渊源也来自这里。
传闻有位富商家中爱妻体弱多病。
百般寻求未果後,路遇一褴褛和尚。
和尚笑言,若于某个方位,多远距离修建寺庙,供奉释迦牟尼佛丶观音大士与齐天大圣。
则二人皆可长命百岁。
富商依言建庙。
两位老夫妻是否长命百岁,江瑶不得而知。
但以前马文花奶奶在世时,曾说她小时候去上侯家庙里上香,见过富商的後代。
他们穿戴俱新,一看就出自有钱人家。
寺庙是富商出资修建的。
为了香火不灭,富商雇了邻近的村民续香。
正好,邻近的居于侯家沟的村民,成了富商的首选。
一部分侯家人在寺庙旁安了家。
一部分还留在世世代代生活的村子里。
因此,侯家人自此分为两个村。
一个是本家,後来叫侯家沟,也叫下侯家。
一个便是庙旁边的新村,叫侯家庄,也叫上侯家。
几世几代,衆人早已忘了当初的契约,可寺庙的香火,却阴差阳错延续了下来。
江瑶跟在顾红身後,有模有样地敬香。
在吃饭的时候,江瑶看见了不远处的闵正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