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牛>江瑶的种田生活 > 第 33 章(第1页)

第 33 章(第1页)

第33章

将冬水过後的土地翻转,带着潮意的泥土得以重见天日。

新鲜的气息扑面而来,泥土的芳香萦绕鼻间。

李赛花满怀期冀。

她跟在旋耕机後面,拾捡刀片翻转带起的草根。

野草生命顽强,它们蓄积了一个冬天的力量,只为春天蓬勃生长。

熟谙农道的李赛花不给野草这个机会。

人与自然的相互较量,在这一刻有了具象化。

接下来,土地,是人的主场。

挑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大家一起起垄丶挖窝丶栽苗。

以前的李家村,农业种植模式还是几家合种。

今天去他家,明天来我家。

自从李家村村民开始种植大棚西红柿後,每家每户才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

那就是劳动力短缺。

有问题就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雇临近村子相熟的人,不失为一件事倍功半的方式。

李赛花雇的人,正是侯家庄的几个小学同学。

与她们聊起这件事,还是源自几天前的庙会。

前几天,正是阴历四月初八,也是释迦牟尼佛的诞辰。

上侯家的庙会,就定于这一天。

在李家村这一带,纯朴农民的信仰由来已久。

他们信仰佛教。

只是不可否认,在民间,佛教已由外来教派衍生为本土宗教。

毕竟道佛不分家。

这句话,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所以,李赛花一行人看见几位年老的紫袍道士在佛坛前摇着铃铛,口中念念有词时,并没有觉得有任何违和之处。

总的来说,上侯家,算是佛教发扬最正宗的村落。

因在特殊时期,衆人砸庙毁观。

只有上侯家,保留了本土佛教的最後一丝火种。

那日,久居上侯家的侯老爷得知消息,立马遣派子孙,前往寺庙。

年轻力壮的小夥子把庄严巍峨的佛像埋进土里。

後脚,一群戴着红袖章的人便吵吵闹闹进了殿门。

四处皆寻不见,只有翻新的泥土说明了原因。

侯老爷好说歹说,恩威并施,一番折腾下来,衆人才退散。

直到今日,肃穆的佛像又一次屹立在香火缭绕的大殿之上。

无人在意那段过往。

也无人在意,当初供奉佛像的木头屋,早已残缺不全。

岁月的脚步总是向前。

那段时间好像过了很久,又好像停滞了。

等到外面风声消弭,侯老爷也仙逝多年。

当初年轻力壮的小夥子,个个都佝偻了背。

衆人搜索脑海里久远的记忆,挖出了自幼年时便不见天日的佛像。

後来,大家到处化缘,将佛像重塑金身,安置在新修缮的大殿里。

就这样,寺庙寄托着周遭村落善男信女的美好期冀;承载着男女老少来自四面八方的香火,一直耸立至今。

李赛花和衆人一样,期待着海清河晏丶风调雨顺丶国泰民安丶五谷丰登。

庙会那天,她和张保国带着李泽珑,拿着一副大馍馍,拎着献品,迈着虔诚的脚步,去了寺庙。

她们跪拜头顶三尺的神明,也跪拜冥冥之中的一丝幸运。

如若不是几年前有幸遇见王逸飞,李赛花不敢想她现在的生活该有多悲苦。

恐怕李江一家,也是她的写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