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小心,别爬太高,脚踩稳了再动。”谢知云清楚自己去了也帮不上忙,只会叫齐山分心,没耍性子硬要跟着,乖乖接过锄头。
“嗯,我就在这附近放几个。”
齐山也不敢托大,小心翼翼地顺着比较平缓的小道,往上移动。挑选向阳,又有大石块避挡在顶上,自认为比较合适的地方安放蜂桶。
上上下下跑了几趟,把带来的五只蜂桶全给放好,才回到谢知云身旁。
这么长时间,谢知云一颗草都没挖,净顾着抬头看山崖上的人了,见没伤着,结结实实松了口气。
齐山伸手拿掉他头顶的树叶,笑了笑说:“我在上面看见岩缝里有蜂窝,蜂桶放这边应当能成。”
谢知云挺看得开:“能引来一两桶就是赚的,再说放得这么早,有的是时间改换地方,总会比去年收获大。”
齐山拿过锄头,跟着他一起往前走,温声说:“那是定然,家里的蜂桶留一只出来,我试试能不能把溪边那一桶蜂分些出来。”
过了一整个冬,去年引进的一窝蜜蜂还没跑,又开始活跃起来。不过齐山以前也只是见过他爷爷养蜂,好些东西都不懂,问了几个蜂农,人也不愿透露赚钱的秘诀,只得靠自己慢慢摸索。
要长久地养下去,必然不能单纯依靠从野外引新的蜂群,学会分箱才安稳。
谢知云听出他的紧张,转头宽慰道:“不打紧,慢慢来就是,就当练练手,弄得多了自会掌握其中诀窍。”
说话间,两人走得远了些。
谢知云眼尖地发现一丛兰花,虽只是普通的春兰,但估计有些年份,花苞生得多,谢知云数了数,足有十来个。
有两朵已经绽开,绿瓣红舌,亭亭玉立,自带一股清香,也很是养眼。
谢知云指点齐山将其根茎都仔细挖起,一整丛装进背篓。这些回去分一分,能育出好几盆苗呢。
之后两人又挖了些兰草,外形都差不多。只有一株比较特别,是并蒂双花,可把谢知云高兴坏了。
野百合、石蒜、映山红,还有棕树幼苗也挖了些,能卖钱最好,不成用来装点小院儿也不错。
回到家,两人就连忙把门口之前用来的种菜的空地收拾出来,将挖回的花草一一栽种下去。
太阳渐渐西斜,谢知云摸摸那唯一的并蒂双花,眉眼间皆是笑意:“改天去镇上买几只陶土盆回家,分栽些出来,先探探行情。”
齐山其实不大懂这些养着起什么用,又不能吃,有什么值得花钱的。
但他向来不会泼冷水,还认真帮着出主意:“或许可以装两盆送给何大哥,他们读书人,应该有喜欢摆弄这些玩意儿的。”
谢知云双眼发亮:“你说得对,等我再养养,就给他抱两盆。”
之后几天,谢知云都泡在花丛里,每天要去察看好几遍。
齐山也忙,将剩余的蜂桶安放在溪边之后,又尝试着给原有的那一窝蜜蜂分箱。
但他到底没经历过,第一次弄,难免不得其法。不仅没分成功,还把好不容易养熟的蜜蜂折腾跑了。
为此,他很是懊恼自责,谢知云又哄又劝的,才叫他心里好受一些。
好在今年运气不错,新放的蜂桶和蜂箱陆陆续续来蜂。总是没动静的换了几个地方后,也引来蜜蜂筑巢。
他们还给山下送了两只蜂桶,李奶奶和何家各安放一只。说好割蜜的时候分一些给他们,哪有不愿意的。毕竟只是借个场子,又不用他们费心照看,和白得没什么两样。
十来只蜂桶都成功装上蜜蜂,想想就高兴。仿佛已经看见银钱在招手,那心里跟灌了蜜似的,美得冒泡。
第42章第42章鱼干
夜半,春雷滚滚,细雨淅淅沥沥落下。
屋里的奇怪声响渐渐平息。
齐山爬起床,掌着油灯去灶房端来热水,掀开被子轻柔细致地帮人擦洗。
谢知云打个哈欠,微微泛红的眼角挤出两滴泪来,嗓音绵软无力:“是下雨了吗?”
“嗯,下的不大,就是密了点儿。”
“哦,”谢知云在枕头上蹭蹭脸颊,又重新阖上眼,口中却还在嘟囔,“那能种地了,等雨停就该去趟镇上。树苗、陶土盆都得买回来,还有猪仔也要看看……”
齐山抽回帕子,在他水润的嘴唇上轻啄一口,眼中满是笑意,“知道了,不是瞌睡得紧,怎还惦记这么多。”
谢知云眉头簇成川字,迷迷糊糊中似是嘀咕了句什么,翻个身没搭理人。
虽没听清,但拿脚后跟想也知道定是埋怨自个儿的。齐山摸摸嘴角,毫无半点儿心虚。
起身将水直接泼进院子,便进屋躺进被窝,将人搂入怀里,伴随沙沙的雨声沉醉甜美梦乡。
远处群山笼罩于云雾之中,只能窥见山尖,春雨绵绵下个不停。
这样的天气,去地里干活不利索,一走就粘满脚泥,提都提不动。出远门也不大方便,两人便继续窝在家里。
不过也没闲着。
捉了猪仔回来,总不能胡乱扔在外面,肯定得单独给它造个圈才行。
先前一直忙着招蜜蜂,只抽空把大概框架搭建好,还没来得及加固围栏和盖篷。如今得闲,正好可以专心完成这件事儿。
打进地下的立柱都凿了凹槽,一根根长短一致的木棍嵌进去,等天晴再和些黄泥和干草,糊上一层,就是墙面。也不用封顶,能通风最好,若是天冷,多备些草叶给它做窝就行。
动手搭建过不少棚子,齐山已经比较熟练,不至于手忙脚乱的。还有谢知云给他帮忙搭把手,只花了大半天时间,便把棚子弄得差不多。
刚好和驴棚、茅房连成一排,高矮一致,看着整整齐齐的,门口也拾掇得光溜溜,还算顺眼。
两人解下蓑衣和斗笠放在房檐下,顿觉身上松快不少,走进堂屋后,不约而同甩了甩胳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