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牛>重生後独宠灾星小夫郎 > 第132章 再盖新屋(第2页)

第132章 再盖新屋(第2页)

某个晴朗白日,一艘艇子载着五个汉子靠岸千顷沙,当中说了算的一人背着一包袱跳下船,手搭凉棚看了一圈,实在看不清人,便叫停一个浑身泥点子的小子问道:“你们这里,可有个叫钟洺的人?”

钟豹眼睛一亮,“当然有,那是我堂哥!”

他看看过来的几人,问道:“阿叔,你们是不是修蚝壳房的匠人?我们等你们许久了,我就是守在这里带路的,你们跟我来!”

一行人便脱掉鞋子,挽起裤腿,打着赤脚沿着水田之间新修的木板桥,穿过大片大片的咸水田,到了离岸较远的另一片空地上。

“原来这就是咸水田,看着和咱们村里平常的水田也没什麽两样。”

“这里面可是海水,真能种出稻子?”

“谁知道,不过这咸水田是真便宜,才三两一亩,我都想在我们村附近的海边置办几亩,等以後打了粮食好娶媳妇。”

……

咸水田在九越县是个新鲜物,不单是水上人,也有很多家里没有几亩良田的农户在观望,但要耕咸水田,至少需得有艘船,哪里有农户专为这件事买船?

而沿海少数几个亦靠打渔为生,常年和水上人井水不犯河水的人家,因本就是良籍百姓,更是没这个闲工夫。

所以很多人暗中揣测,这咸水田的政令,恐怕本就是为这帮原本身在贱籍的水上人准备的。

“阿洺哥,爹丶四叔丶六叔公!修屋的匠人们来了!”

钟豹一连喊了一长串,大气不喘一下,六叔公喷出一口烟圈笑道:“真是小娃娃,精神头足得很。”

钟洺本和他们站在一起议事,因匠人是以他的名头请的,他打声招呼,率先走过去迎客。

“辛苦几位走海路过来。”

他一眼锁定领头的匠人,之前在乡里寻牙人介绍时,曾见过一面,知晓这人姓赵名正,这些年已在乡里丶村里修了不少蚝壳房,口碑不错。

“赵师傅,兄弟们,这边请。”

这些个工匠学艺多年,还是头一回给水上人盖屋,六叔公作为族长出面,各家的汉子齐聚,给赵正一行比划着面前一方土地。

队伍里一年纪轻些的小子惊奇道:“要在这麽大的地方盖屋?好家夥,这要盖多少间?等都盖成了,这里岂不是要多个新村子!”

不过地方大归大,现在不是家家都有馀财盖屋,好些人都和赵正他们商量,能不能先打个地基,把院子圈出来,地方占上,但屋子先不盖。

横竖都是给钱的,赵正他们一律应是。

算下来,想尽快把宅院建好,连牲口棚都要搭上的,暂且只有钟洺一家。

“我要修个坐北朝南的院子,共起三间屋子,正中一间,东西各一间,前院加盖一竈房丶一柴房,後院加盖一茅厕丶一牲口棚。”

赵正一听便明白,这就是最常见的民居样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若是这间屋盖得漂亮,对他们而言,不仅今年过年时不愁银钱,怕是下一个年都不用愁了。

“我们再多叫两个人手,七个人加紧干,腊月前一定能完工。不过蚝壳房要晾够一段时日才能住人,哪怕正月前盖好,过年时也住不进去。”

钟洺知道这个道理,水栏屋住着就够舒服,在春播开始之前,他暂时不打算换。

“人的屋子我不急着住,只要牲口棚能用就好,我预备买两头水牛,明年开春前好犁地。”

得知这点没问题,他放心地让赵正带着手下人去量尺标记。

钟洺家的宅院规划得气派,定钱就给了十两,其馀人家的活计简单,依着占地不同,有些收二两,有些收四五两。

只是除了钟洺家的宅院,其馀的恐怕都要等到过完年才能开工。

定下盖屋的事,钟洺仍闲不下。

他之前对着咸水田生出个念头,为此又跑了一趟乡下,去找隋家父子讨教,回村澳後他找几块破旧的船板,敲敲打打,学着做了个水田闸口。

这东西像一个门框,但仅下半部分有门,即一块木板,门高和水田田埂齐平,木板上连一根绳,方便开闸。

做成後,他特地趁退潮时寻一块水田试验,在其靠海水的一侧安上,左右垒青砖,用泥夯实,等泥巴干後,他落下闸口,待到几个时辰後的潮水涨起,海水会越过木板漫入水田之中,同时带来的还有海水中的各种鱼虾蟹贝。

如果这东西和设想中的一样好用,那麽今後便可依照潮水涨落控制闸口开合,涨潮时关闸,任由海水漫灌,退潮时开闸,开闸时在闸口外罩网。

那样潮水送来的各类鱼获中的一部分,就可以直接被网拦下,省了纯靠人力赶海,挨个弯腰捡拾的工夫。

在钟洺看来,咸水田的出现,意味着水上人又多了条靠海吃海的路子,以後春汛後秋汛前种稻收稻,平日不想水田空着,就在里面养鸭放鸭,收集潮水带来的鱼获,一年到头,收成不会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