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牛>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 第587章 日薄西山(第2页)

第587章 日薄西山(第2页)

【崇祯帝朱由检自缢身亡後,北京的百官投降了李自成,逃到江南的明宗室及其残馀势力,在南方先後建立了一些地方性反清政权:弘光政权丶隆武政权丶鲁王监国丶绍武政权……这些政权前後历时18年,史称南明时期。】

朱棣:“南明,还有希望吗?”

朱高炽:“短短十八年,轮换了这麽多政权,可见其政治极其混乱。”

【留守在南京的官僚自行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年号弘光,史称弘光帝。】

【朱由崧是万历皇帝的孙子,福王朱常洵之子,朱常洵被杀後,朱由崧在几名王府官和三十名校尉的护送下继续逃亡,前往怀庆府孟县避难。】

【弘光政权并不是一个稳定的政权,而是那些不甘失败的朝臣们妥协的産物。】

【因此,自南明政权建立之初便发育不良,依旧带着明朝末年的东林党争,内部统治极为腐败。他们争权夺利,横征暴敛,不关心国家大事,只图个人享乐。】

【朱由崧在位期间,奉行以镇压农民军为主的反动政策,幻想着与入关清军议和。又重用马士英丶阮大铖,排斥史可法等人,导致政局动荡。】

朱棣气急:“就这麽屁大点地方,还值得争权夺利!”

评论区

“马士英因拥立福王之功,升任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成为南明弘光政权的首辅,人称马阁老。”

“他挟持傀儡皇帝朱由崧,专权擅政丶排除异己,为了自己的权利不择手段,被後人视为奸臣。”

“但他也在抵抗清军中表现出了坚定的气节和勇气。”

“阮大铖善于投机取巧,在东林丶阉党丶奸臣三重身份之间转换,他的一生中两次叛变,三度遭人声讨丶驱逐,行事劣迹斑斑丶毫无底线。”

“阮大铖早年依附魏忠贤,阉党被灭後,他也被罢官为民,被东林党和复社针对。”

“到了南明时期,他又拥立福王,官至兵部尚书丶右副都御史。”

“掌握大权後,阮大铖对东林丶复社诸人罗织罪名,进行报复。”

“南京城破後,他又投降清朝,备受批判。”

“史可法是明末政治家丶军事家丶抗清名将丶民族英雄!”

“史可法早年以孝闻名于乡,师从明末水利专家丶东林六君子之一的左光斗,崇祯元年登进士第。”

“进入仕途後,史可法跟随卢象升,参与围剿农民军的战争,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

“李自成攻占北京时,史可法率军进京勤王,但他还没有到达,北京城就被李自成攻陷了。”

“建立弘光政权後,史可法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时称史阁部。”

“史可法主张与清朝议和,先讨伐李自成,但没有被采纳。他又遭到马士英等人排挤,只能远离朝堂,督师淮扬,竭力协调江北四镇将领以抵御清兵。”

“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大举南下,史可法坚守扬州,多次传檄诸镇发兵援救,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扬州城破後,史可法坚贞不屈,壮烈就义!”

“史可法为官清廉,坚贞不屈,在清军大举南下的时刻,又能挺身而出,坚守扬州,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了後世许多仁人志士。”

“後人为纪念史可法,将其衣冠葬于扬州城天甯门外梅花岭,建史可法祠和史可法墓。直到如今扬州等地每年还会举行纪念史可法的活动,以缅怀他的功绩和精神。”

……

【弘光政权推行“借虏平寇”的政策,也就是联合清军打击农民军。然而,这一政策并未得到清军的积极响应,反而使明朝与清军的关系更加紧张。】

【弘光政权的主要军事力量包括江北四镇和左良玉部。然而,这些军队之间互不统属,各自为政,甚至相互攻伐。在清军南下时,这些军队未能形成有效的抵抗,也导致了弘光政权的迅速崩溃。】

【公元1645年,清军兵临江南,攻陷南京。弘光帝朱由崧逃亡芜湖,後被捕押往北京,被清军处死。】

【朱由崧沉湎酒色,内政不修,政治腐败,在位仅八个月就被俘被杀。尽管他试图延续明祚,但南明政权在他的统治下并没有对清军有多少有效的抵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