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早些年被养在外头,又是义忠亲王唯一留下的子嗣,太上皇自然舍不得,如今姑娘越发大了,再不嫁出去怕是对明珠的名声有影响,否则太上皇还得再留几年。”
“如若再留,敬大嫂嫂怕是要急死。”贾赦吐槽道。
皇帝被逗笑了,贾蓉年岁也不小了,听说房里也还没放人,明珠再不嫁过去,宁国府的长辈们确实要急死,不过太上皇对贾蓉房里没有放人这点还是很满意的,只觉得给明珠找了一个不错的对象。
从皇帝这里得到了太上皇松口的消息,贾赦回去後就将这事儿告诉了桑梓。
桑梓也是松了口气,“敬大嫂嫂因为蓉儿的婚事都快急死了,而且珍儿媳妇的身体也一直不好,只是明珠公主是被太上皇养在身边的,宁国府也不好催,再耽搁下去,蓉儿就更大了,如今太上皇松口了,我得快些把这事儿告诉敬大嫂嫂去。”
贾敬夫人听到桑梓的报信,也是松了口气,连说谢天谢地,太上皇终于松了口,她赶明儿就去给菩萨还愿。
这个好消息桑梓也告诉了贾母,贾母得知消息後也是谢天谢地,为贾蓉松了口气。
“咱们家孙辈一个个也都成家立业了,老祖宗地下保佑。”贾母道。
“各个都有出息,蓉儿尚了公主,日後便是皇亲国戚了,宁国府也就稳了,至于咱们家,珠儿和琏儿都已经是秀才,瑾儿也要去扬州参加科举了,日後也会再扬州念书,咱们家也算是欣欣向荣。”桑梓笑道。
贾母满意的点了点头,荣国府如今这样,她即使她婆婆在世,应当也挑不出不好来。
就在桑梓和贾母都觉得欣慰的时候,一道煞风景的声音传了过来,“老太太和大嫂还是莫要太乐观,两个孩子都成亲这麽久了,还没有好消息传来,重孙辈还没有人出生呢。”王氏很是煞风景道。
桑梓都有些无语了,在这大好的日子里,提这些煞风景的话。
“孩子们还小呢,而且珠儿和琏儿如今的心思都在念书上,何必急在一时。”贾母道。
“珠儿可成亲两年多了,陶氏肚子还一点动静都没有。”王氏不满道。
“珠儿在扬州念书,自己有分寸,你手何必伸那麽长,有这个闲功夫,还不如好好的照顾宝玉,那孩子也到了念书的时候了,听说念书极为不认真。”贾母不满道。
提起宝玉,王氏张了张嘴,一时不知道要如何说,宝玉不是不聪明,先生说他学知识很快,但是他就是不爱念书。
“宝玉还小呢,等他再大一些了,就知道好好念书了。”王氏道。
“你们对珠儿管束得倒是厉害,对宝玉就这麽放松,你们当初对珠儿如宝玉这样,也不会害得珠儿病那麽重。”贾母没好气道。
“那只是意外,谁都不想的,而且珠儿是长兄,日後要支撑门楣的,宝玉娇惯一点也不妨事,日後也能依靠珠儿。”王氏底气不足的辩解。
听王氏这麽说,桑梓真替贾珠不值,见过偏心的,没见过这麽偏心的,宝玉这麽小,王氏就已经打算日後依靠珠儿了,珠儿自己努力还不够,日後还得成为弟弟的依靠。
贾母深吸了一口气,训斥道:“想都别想,我的珠儿凭什麽照顾宝玉,王氏,惯子如杀子,凭什麽珠儿要为宝玉的未来负责?”
王氏被贾母训斥,下意识的低下头认骂,这些年她已经被老太太训习惯了,再被老太太训斥已经不以为意了,珠儿本就是长兄,照顾弟弟又怎麽了?不是应该的吗?而且宝玉性格好,与她这个母亲关系也亲,珠儿只亲近老太太,对她这个母亲也是不冷不热的,如若不是她去请,都不来给她请安的,珠儿如何能与宝玉比。
王氏这幅油盐不进的模样让老太太气得够呛,她直接让王氏退下。
等王氏走後,老太太眼泪一下就落了下来,对桑梓道:“你瞧瞧,她就这样对珠儿的,宝玉这麽小,就已经是丢给珠儿的负担了,珠儿是倒了八辈子霉,才投生她的肚子里。”
“到底宝玉长在二太太身边,二太太格外的疼爱,为了宝玉而委屈珠儿也正常,老太太莫要哭了。”
“怎麽正常了,不都是她的儿子吗?”贾母反驳。
“人心都是偏的,即使都是自己的儿子,不也有长短之分吗?”桑梓意有所指。
贾母一下明白过来了,桑梓这是在说贾赦和贾政两兄弟,她确实更疼爱贾政一点。
贾母想反驳,但是反驳不了,毕竟她以前确实为了贾政做了不少糊涂事,只是这些年她越看越明白,再加上孙儿们都慢慢长大了,她已经渐渐放下。
“不管怎麽说,珠儿可怜,摊上这麽一对父母,你们做大伯和大伯母的,日後一定得好好照拂珠儿。”贾母提醒道。
“这是自然,珠儿是好孩子,我和夫君都很喜欢他。”
贾母叹了口气,到底是她先做了孽。
贾珠子嗣的事情,贾母虽然跟王氏说贾珠夫妻年纪还小,不着急,可是她到底是着急的,她年纪越来越大,也着急抱重孙,贾母心里着急,却不敢写信去催促贾珠,贾珠努力念书,听贾珠和贾琏的打算,他们两个明年打算下场试试了,如若明年乡试能过,二十左右就能成为举人,那可真是全家的荣耀。
“对了,瑾儿今年是去扬州吗?”贾母问道。
“是!也十四了,可以去试试了,他两个兄长都是这个年纪下场的。”
贾母叹了口气,“孩子们大了,都外出了,这府上是越来越空了。”
“他们是出去求学的,等日後考中了进士也就都回来了,到时候带着重孙见您,岂不是更加的欢喜。”
贾母叹气道:“在京城的那些公子少爷们,确实都陪在长辈们身边,可是一个个的招猫逗狗,不思进取,也不是好的,可是太有进取心,一跑跑这麽远,一年难得见一次。”
怕孩子不上进坐吃山空,如今孩子太上进了也不好,人影都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