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本宫记得之前江南进贡了几匹云锦,你挑上两匹,给明珠公主送去。”皇後吩咐道。
“娘娘对明珠公主可真好,隔三岔五地送东西过去。”
“太上皇疼爱明珠公主,将明珠公主放在自己身边亲自教养,明珠公主高兴,太上皇也就高兴,太上皇高兴了,陛下也就高兴了。”
“娘娘英明!听说明珠公主被找回来还有荣国侯的手笔。”
“当初义忠亲王死得决绝,整个太子府所有人无一人活口,明珠公主能逃过,如若荣国府没有出力,谁信?之前陛下还在为太上皇亲近忠顺亲王而头痛,贾赦就送了这麽一个公主回来,直接替陛下解了围,太上皇的心思如今可都在明珠公主身上,没有了太上皇,甄太妃和忠顺亲王的日子可不好过,不怪陛下和太上皇都宠爱贾赦,一个公主,解了陛下的难题,又讨好了太上皇,只是得罪了甄太妃和忠顺亲王。”
“得罪了甄太妃和忠顺亲王又能如何?想必荣国侯也不会在意,甄家也不过是依靠女人的裙边上位的,如若不是奉圣夫人当过太上皇的奶娘,甄家依旧是泥腿子,如何能与咱们韩家比。”侍墨不屑道。
“不管怎麽说,甄家如今有一个受宠的太妃,一个成年的皇子,也算是熬出来了,虽然名声不好,说依靠裙带关系上位,只不过名声又能值多少银子?”皇後嘴上是这样说,不过眼神中却带着一丝蔑视。
虽然没办法帮着韩家拉拢荣国府,不过韩家还是接受了自己的投诚,王子腾还是松了口气,京营节度使的位置他是必须要争上一争的。
王子腾的动向贾赦自然是有让人在关注,得知即使没有贾政,王子腾还是依旧和韩家厮混在一起时,贾赦只能感叹王子腾真是在作死,不过王子腾没能把他拉下水,韩家还接受王子腾的投诚,让贾赦有些意外。
“这有什麽好意外的,大皇子日後要争夺皇位,仅仅靠文官可不够,也需要武将的支持,王子腾虽然官职不够高,如若此次能争夺到京营节度使的职位,那王子腾手中可就掌握了好几万兵马。”桑梓解释道。
“如若争不到经营节度使的位置呢?我可是去陛下那里告了王子腾一状。”
“争不到也不要紧,王子腾还足够年轻,他还有机会继续往上爬,即使他现在只是京营副大使节度使,手中也有不少人手,最关键,王家到底和我们家挂了一层关系,即使咱们家和王家闹掰了,二太太依旧是王家的女儿,外人看来,还是有联系的,这些年,韩家和王家对你可是虎视眈眈,都想把你拉拢过去,凭借这点联系,谁知道以後你会不会被打动。”
贾赦的眉头紧锁,不满道:“我们家怎麽就和王家是老亲,如今还真是斩也斩不断。”
“你也不要担心,至少陛下和太上皇还是相信你的,尤其是之前王子腾用王仁算计咱们的事情已经在陛下面前过了明路,只要陛下相信,你和王子腾恩怨深刻,你依旧能够明哲保身。”
桑梓倒是不担心贾赦在朝中的处境,她家小圣夫还是有几分傻福在的。
王家开始和韩家走得近开始,王氏也被特意警告,无事不得回王家。
直到九月,贾珠考中秀才从金陵返回京城。
贾珠回京,荣国府所有人都特别开心,特别是贾母,抱着贾珠心疼得不得了。
“祖母的心肝,你总算是回来了,这一走就是一年,简直就是要我这个老婆子的命……”贾母抱着贾珠哭泣着。
一旁的王氏眼睛也跟着红了,默默地抹着眼泪。
桑梓坐在一旁打量着贾珠,模样瞧着瘦了一些,但是身子骨倒是结实了不少,目光也变得坚毅许多,瞧着是成长了。
“老太太,珠儿已经是秀才公了,合该高兴才是,您怎麽哭了。”桑梓劝道。
贾母拿着手帕擦了擦眼泪,笑道:“这可是天大的喜事,是该高兴。”
“珠儿可算是熬出来了,已经考中秀才,接下来就看琏儿的了,不过我们家还有一个荫封的名额,琏儿也不用折腾这麽一遭。”王氏开口阴阳怪气道。
对于王氏的阴阳怪气,桑梓实在有些无语,她是没想到,王氏居然还惦记着那个荫封的名额,珠儿如今都已经成功考中了秀才,她还在这里阴阳怪气,实在是有些眼皮子浅,那个荫封的名额有什麽好,真才实学一步步考上去才不会落人话柄。
“我们家琏儿也做好准备了,打算明年去金陵。”桑梓道。
贾母见王氏还酸那个荫封的名额,眉头微蹙,看向王氏道:“珠儿回来了,也不见你好好关心一番,倒是担心起琏儿来了。”
“无事,琏儿马上也要科举了,母亲是琏儿的婶婶,自然也是要关心琏儿的,伯母不就时时关心我吗?”贾珠笑着替王氏解围。
贾母疼爱地看着贾珠,这是一个好孩子,只可惜,摊上了这麽一个拧不清的娘。
“珠儿已经是秀才公了,接下来打算怎样安排?”桑梓问道。
贾珠想了想道:“我想去金陵读书。”
“这是什麽打算?”贾母的眉头立刻就皱了起来。
王氏也一脸紧张地看着贾珠。
“祖母,母亲,孙儿一直都觉得自己的文采不错,去了金陵方知孙儿文采浅薄,金陵的学子们都才华横溢,孙儿在金陵的学院进修过,书院不仅有先生指导,而且还有同窗可以一同讨论文章,孙儿自觉精益良多,孙儿想去金陵的书院念书,不想在府上闭门造车。”贾珠解释道。
“如若你想去学院念书,可以去国子监念书,做什麽跑金陵去念书?金陵那麽远,想回来一趟都不容易。”贾母不同意道。
贾珠听到去国子监念书,倒是有些意动,但是他已经和金陵的好友相约过了。
对于贾珠念书的事情,桑梓并没有什麽建议,事关别人家孩子的前途,和她没有什麽关系,弄得不好,还容易遭埋怨。
“是呀!珠儿,你就听老太太的话,去国子监念书就好,何苦跑去金陵。”王氏也急忙道。
“祖母的心肝,你就听祖母的话,祖母年纪大了,金陵那麽远,你万一有个好歹,你还让不让祖母活。”说着,贾母的声音中就带着哭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