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牛>古代种田养家日常 > 5060(第6页)

5060(第6页)

人家或许从来都想过要回报,不过是哄着他们送钱罢了。

张翠莲怕闹事被扭送官府,这次只骂郑大江几句就主动离开。她思来想去,竟只能去找李红英。

原本以为会被骂,没想到李红英东拼西凑,为她借够一两银子。

“我只给这一次,你别让爹和光宗知道了。”李红英语气是一如既往地凶巴巴。

张翠莲连连点头,没多耽搁就捏着钱袋子去往牢房,找到狱卒说尽好话,终于得到承诺会关照一二。

她又见了张元一面。

张元激动万分:“我是不是能出去了?”

张翠莲红着眼眶,把李红英给她的肉包子递给张元,“元宝啊,我已经跟官爷说过了,他们不会苛待里,你就在这儿好好待着,我会常来看你的……”

张元面目狰狞,一把挥开包子,咆哮道:“是不是你没找文昌?你去求求他不行吗?”

张翠莲捧着他的脸,哭诉着把那父子俩如何推拒的事说与他听。

张元浑浊的双眼渐渐灰败,正巧瞥见走过来的狱卒,突然挣开张翠莲的手,大声呼喊:“是她唆使我的,都是她让我干的!我也是被逼的,大人要为我做主啊!”

张翠莲不可置信地看着状若疯癫的弟弟,只觉心里一抽一抽的疼,终是跌倒在地。

直到狱卒扶着她出去,她还能听见张元声嘶力竭地呐喊。

浑浑噩噩回到家,推开家门,迎接她的就是郑大河的怒吼。

“你还嫌我们不够丢脸吗?一个烂人有什么好管的?”

张翠莲难得没反驳,只是坐在屋檐下傻笑。

笑过指下自己,又指指郑大河的鼻子说:“冤大头。”

郑大河怒喝:“你发哪门子疯,胡咧咧些啥!”

张翠莲积攒一天的郁气再忍不住,指着隔壁郑大江家嚷嚷:“我哪儿说错了?有点儿银子就巴巴地给人送上去,结果只是邻居,在人眼里你就是个屁!不是冤大头是什么?”

郑大河自觉没面子,抡起手就是两耳光,心里却也有些发慌。

细想一下,这些年他们为了郑文昌念书考功名,确实搭进不少。可自家得到了什么,一箩筐的好话,还是几首读不懂的诗?逢年过节,似乎都只有最便宜的糕饼。

郑大河心里有了怀疑,硬是让张翠莲把话说清楚。

虽说对张元不耻,但听说郑文昌撇清关系,郑大江对大嫂如此冷漠,心里总归不舒坦。

当晚等郑大江下工回家,他就提上酒过去找人。兄弟俩也不知说了些什么,在屋里大打出手,竟是闹掰了。

第54章第54章

近来村西头热闹得很,两户姓郑的人家天天都要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骂仗。村民搞不清个中缘由,但不妨碍他们看戏。

讨厌的人过得不好,实在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儿。陈秀兰每天神清气爽的,下山串门的次数都多起来。

一晃眼就快到夏至,地里的麦子由青转黄,已然到了收获的时候。

天刚蒙蒙亮,抬头还能看见淡淡的月影,一家四口却已经起床。

屋檐下的草在外堆放一夜,已经有些蔫巴。郑青云挑出两把嫩生的,交给方桃去丢给兔子。

自己则拿起刀和木板,在院子里把剩下的草剁得细碎,跟麦麸、谷糠拌在一起,提去喂鸡。如今雏鸡长大许多,什么都能吃,再用不着另外给它们准备吃食。

矮林里这会儿正凉快,树叶子上还带着水汽,布谷鸟藏在枝头叫个不停。

竹篱围起的鸡圈内搭起一人高的鸡舍。用木头做的墙,外面糊有厚厚一层黄泥,顶上盖着茅草,遮风又避雨,比竹笼子好得多。

郑青云把木槽里的落叶清理干净,又将鸡食倒进去,用木棍扒拉开,这才去开鸡舍的门。

几十只鸡扑腾着翅膀争先恐后涌出,鸡毛乱飞,幸好郑青云闪得快,不然都要撞到他身上。

小鸡已经有经验,用不着郑青云唤,熟门熟路地找到木槽埋头大吃。一共三个木槽,但偏有些鸡要挤在一起,你争我抢的,十分混乱。

跟在郑青云后面挤进篱笆的二白见有几只鸡打起来,连忙跑过去,龇着牙从喉咙发出呜呜的威吓声。

它个子虽小,但唬几只鸡还是没问题的。打架的鸡受到惊吓,很快散开,各自找个木槽,老老实实吃食。

二白踮着脚,绕几个木槽巡视一圈后,摇晃尾巴蹿到郑青云腿边,仰起小脑瓜求表扬。

郑青云伸出手在它下巴上轻挠几下,毫不吝啬地夸奖:“干得好!”

狗崽尾巴摇得更欢。

确认没有小鸡受伤或精神不佳,郑青云提起木桶,招呼二白去另外两处喂鸡。

家里人只要得空就会劈竹篾编竹篱,圈起来的地界儿是越来越大。但依然在里面做了隔断,分出三块。

虽然喂食麻烦些,却也方便他们清点数量,有什么异常也能一眼看出。

三群鸡都喂过,又仔细检查一番篱笆有没有破损,门是否关紧,郑青云才拎上木桶回屋。

至于二白,在竹篱边撒泡尿后,小跑着钻回窝,紧挨大黑将自己圈成一团,闭上眼呼呼大睡。

鸡养得多,家里人也不可能一天到晚盯着,干脆就在矮林给两只狗也搭上窝棚。有它们守在这边,要省心许多。

屋里,方竹她们正准备早食。因为急着下地收麦,就只蒸一屉昨晚弄好的荞麦馒头,又做了一盘腊肉炒笋、一碗清炒菘菜、一盆韭菜鸡蛋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