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举人後,朝廷自有安排。”张书远抿了一口茶,不卑不亢的说道。
当今朝廷推行科举制,鼓励天下学子参加科举入朝为官,考上秀才後见父母官不用下跪,家长的赋税也能减免,还能免除一人的徭役。
三年後若有幸考上举人,则可以等着朝廷排官,也就是说有机会做官。
只有考上进士才能保证一定有官当。
“若是听天由命等着上头安排,也不知等到猴年马月,最终不过是虚度年华,空有抱负而不能实现。”管家继续道。
他说的张书远都知道,所以他的眉头蹙得更深了。
见状,管家又道:“我们家老爷愿意资助张公子考举人,若张公子成功中举,想尽快当官的话自然少不了各方面的打点,这方面我家老爷一定全力相助。”
张母听了心中震惊,这些弯弯绕绕她自是不知的,也不曾听儿子说起过。
倏地张书远脸上露出了一抹自嘲的笑意,然後擡眸问道:“条件。”
他不是傻子,刘老爷不可能无缘无故的资助他。
管家听了朗声一笑,“张公子不愧是读书人,爽快。”
“我家九小姐跟张公子年纪相仿,九小姐虽是闺中姑娘,但从小也喜读诗书,跟张公子一定会有很多共同话题。”
这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资助张书远的条件就是要他娶刘家九小姐为妻。
对于刘家的这个九小姐,张书远在脑中搜寻了一遍,发现没有任何记忆,他不由得看向了自己的母亲。
张母两手一摊,她跟张书远一样一无所知。
“在下已有婚约在身。”张书远淡声说道。
管家看了刘老爷一眼,张家跟李家的亲事刘老爷自然也是知道,当初他欲纳李芽儿为妾的时候就听说了。
“可有下聘?”刘老爷开口问道。
张母一心为儿子今後的仕途着想,立即答道:“当然没有,一切不过是口头约定罢了。”
若正式下聘了,这婚就退不了,毕竟下聘文书可是要官府盖章的。
当初,李家不放心想早点拿到聘书,但张家死活不肯,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
李家老实本分,想着反正是同村的,也不急于一时。
如今却让张家钻了空子。
管家说道:“既然只是口头约定,那便无妨。”即使真的下聘了,他们家老爷也有办法。
“张公子是聪慧之人,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对吗?”管家见张书院沉默了,便开口问道。
“对对对,这是自然。”张母见儿子没有出声,连连应道。
财力雄厚的刘家和一贫如洗还负债的李家,这简直太容易选了。
张母心中已经做出了选择,虽然她不曾听过那个九小姐,但想着既然是富家小姐,总归比李月儿强。
娶了他,儿子以後不愁没钱考科举了。
张书远微微闭上了双眸,脑海中最後一次闪过了李月儿那抹娇俏动人的身影,当他再次睁眼後,眼神中是前所未有的坚定。
张家也是小户人家,这次进城考试他见识了大城市的繁荣,也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宽广,他不甘心永远待在这个小村里,他想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