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踏上一步,放话道:“别以为我们崔家都是好说话的,谁要在今儿给我姐夫添堵,我保证加倍奉还,不信就试着。”
被这些人维护着,洪佶那点儿难过很快就散了。
看着洪大夫人和洪旭被崔谡逼退,他于上车前回头看去,“待放了榜,我会回无锡一趟。”
洪大夫人脸上现了惊喜,“真的?回头我就给你父亲捎信,他一定很高兴。”
洪旭也欢喜道:“二弟,家里只咱们两个是一母同胞,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咱们携手没有不成的。”
洪佶朝洪大夫人作揖,“回吧。”转身上了马车。
后头崔甫没反应过来,拉着崔谡问:“大姐夫不会……”
崔戬过来推着他上车,“得做个了断,拿出个说法来才行。”
崔甫受教点头,“我说呢,大姐夫不该是那等糊涂人。”
到了贡院,已是里三层外三层的人。
洪佶让于外围停了车,说服这些人回去,他自己慢慢挤过去就好。
却没一个人肯应,崔谡站出来指挥着一众兄弟,“我来开道,戬哥儿、禹哥儿、重哥儿在我后面跟着,大表哥和二表哥夹着大姐夫走,二哥和三哥在后面防着后面人冲挤过来。”
姜奭带着一众兄弟应了,同姜羡一起左右夹住洪佶,一帮人由崔谡开路,拥着洪佶行进到贡院门口排队处。
到了前面才发现,很多举子就算有家人护着,挤过来时也都皱了衣裳乱了头发,唯有洪佶依旧清清爽爽的似才换了衣裳出来。
不同于在燕城时,三月会试天还冷着,若赶上寒潮变天,那就要遭大罪了,每年都有会试中途受寒抬出来的,会试结束大病一场的更不在少数。
南地三月虽时有阴雨,却是不冷,只要做好防潮,就没那么难挨。
洪佶考篮里一应都是齐备的,所有都是最合用的,为防作弊,规定只能带单层布做被子,却是难不住姜氏。
姜氏于别的事上不通,却于穿戴用物上有无限巧思。
她找崔兰愔要了西域供来的羊毛毯,薄薄的一层不占地方,却极是保暖,给洪佶在贡院里用正合适。
看着身边的大小舅子们,再想到考篮里小到一支笔都是崔家人花了心思的,他抬手抚到胸口,那里是帝后送的红珊瑚五子登科牌,洪佶心里暖得不能再暖。
他朝几个笑开来,“往后别叫大姐夫了,都叫我大哥。”
崔谡和崔戬一起目光灼灼地看过来,得了洪佶再肯定不过的点头后,两人齐声喊道:“大哥!”
姜奭却不干了,“你得喊我大表哥,表弟。”
洪佶大笑,忙改了口,“大表哥。”
崔甫几个忙跟着大声唤了:“大哥!”
崔谡请姜奭站到最前头,他就拉着几个按兄弟排序站成一排,给几人嘀咕几句后,带头朝洪佶道:“兄弟们在此恭祝大哥(表弟)科场顺意,笔走龙蛇、才思泉涌、一举金榜题名!”
几个人的声势闹得太大,好多人都往这儿望过来,洪佶却一点不觉着没脸,反而骄傲地挺直了腰背。
人群里,谭绍一眼就望见了,对着身边不苟言笑的姚五公子和姚六公子,他很是羡慕洪佶那边的声势。
第133章筹备娘娘没看错了
133章
借着会试的热闹,姜氏、崔兰芝、顾氏、董湘四人合开的衣裳铺子也于十六日开张。
铺面在商铺云集的大中街上,是董湘的嫁妆铺子。
董湘还没嫁过来时,同姜奭见面时,听说姜氏三个要开衣裳铺子的事,就同姜奭说她在大中街有铺面,让家里别再另租铺子白花钱。
大中街的铺面等闲遇不到空出来,董湘那铺子位置也好,是当年董夫人的嫁妆,董家不想她带着原来嫁给崔昶时的嫁妆嫁进姜家,重新给她置办的嫁妆,为此,董夫人将自己嫁妆里留着最后分的几样都拿了出来,这铺子就是其一。
姜氏、崔兰芝、顾氏都不是矫情的,不会现放着好铺子去租别个,当然也不会白用董湘的嫁妆。
这样事也不能夹着姜奭,于是找了一日,三个人往董家去拜访了。
三人为个铺子的事还要专程来说,这是对董家和董湘的看重,董夫人打心里为女儿高兴。
还有姜奭,他来董府多是陪着董承父子喝茶说话,只董湘送他出门时才能独处那么一会儿,他仍是得空就过来,虽不善言,却每回都不忘给董湘带东西,或是董湘喜欢吃的点心果子,或是董湘常用的香膏水粉,用足了心思。
董夫人看在眼里,对这个女婿满意得不能再满意,私下里同董湘的两个嫂子说,“之前还愁湘姐儿婚事上不遂,担心她命里无好婚配,却是说反了,有天定的
良缘等着她,竟是比一般的都好命。
这样看来第二遭也没什么不好。”
董夫人知道崔家和姜家都不是会占人便宜的,再提铺子给白用着反而不好,她替董湘做主,铺面还是不收租金,换董湘在衣裳铺子里占一成份子。
姜氏三人却觉着太少,坚持衣裳铺子算四个人的,四个人拿一样的份子。
董夫人推脱不过只得同意,对女儿嫁进姜家的日子再没了担心。
今儿衣裳铺子开业,董夫人比自己的事还上心,将董家在应城里姻亲故旧家的女眷都喊了来捧场。
从崔兰愔在吴杨河对岸开了点心铺子和酒楼,士宦人家的女眷渐渐也开始出门往自己的嫁妆铺子巡视。
待皇帝登了基,崔兰愔几回明着往云来酒楼请客,做了皇后也不避讳,第一个元宵日就同皇帝坐画舫游了吴杨河。
有皇后开先河,女子们往吴杨河畔逛的多了,正大光明开铺子的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