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不言很耐心地候在一边,待望到东阁的门关了,他对徐宪解释道:“皇后就在东阁理事,不过皇后从没在东阁见过命妇,因着是徐侯府上,她才破例了。”
徐宪面上仍是纹丝不露,心里所受的震动却不小。
南下途中他听了不少关于帝后的闲话,知道皇帝娶的是表侄女,为着娶皇后,皇帝罢免了不少跪端门劝谏的朝臣,又逼得李首辅回家养病,闹得不是一般的大动静。
在徐宪想来,老夫少妻,又是叔侄,又是破费一番周折得来的,皇帝稍过格宝爱些也是人之常情。
就算皇后帮着徐太后出宫来迎徐家人,徐宪觉着皇帝于情正浓时许了,只是偶尔为之,朝臣们一般也不会太顶撞着理论。
可这样将前朝正殿的东阁给皇后理事,真的是闻所未闻,这一件件加起来,徐宪对皇帝有了大概的判断。
进了西阁,徐宪拜道:“臣徐宪拜见陛下。”
“给徐卿看座。”一道淡然的声音叫了起,不言上来引着徐宪坐了。
徐宪这才抬眼看去,他设想了很多皇帝的样子,却都对不上。
可以说,这一位是最不像皇帝的皇帝。
皇帝盘腿坐在大座上,神色懒散随意,眼睛也是半睁不睁的,好似随时都会睡着一样。
然而徐宪却一点也不敢大意,纵横于千军万马中的将军对危险的感知最是敏锐,皇帝虽敛了身上的气势,可那夺人的威压却似无处不在,皇帝竟是练家子。
徐宪见识过不少功夫好手,练到炉火纯青之境的确实能给人以强大的压力,但都没有像皇帝这样于无形中就给人逼到下风。
“徐卿尚能战否?朕准备迁回燕城。”
徐宪没想到皇帝会如此开门见山。
没有寒暄,没有笼络,也没有对先帝亏欠徐家的解释,甚至没有许空头的好处,这样的皇帝,将徐宪的准备都打乱了。
徐宪最看不上宣宁帝的,并不是他于徐家的所作所为,而是他弃燕城迁都应城。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一国之君做不到这点,凭什么受天下万民的供养。
只凭皇帝这一句话,徐宪就对他少了抵触。
“臣尚能战,只……”
皇帝没容他讲下去,“朕不是先帝。”一点都没掩饰对宣宁帝的不屑。
再一次出乎徐宪意料,皇帝站起来道:“朕不想强人所难,徐卿考虑好再说罢。”
皇帝招呼徐宪往外走,却被不言喊住,指着他的鞋道:“陛下,您可穿好了鞋呀,不然娘娘又要看不顺眼。”
徐宪就见皇帝真就坐回大座上,将鞋子穿正了才又起身。
君臣两个一前一后出了西阁,徐宪眼角扫到,西配殿里好多朝臣扒着窗户往这边望着。
进了东阁里间,徐宪见梁氏和徐固四个都不见才进宫时的拘谨,就知皇后一点没同他们拿架子。
徐宪进来后一直低着头,正寻思皇后怎不起身迎皇帝,却听一管好听的声音问向皇帝,“你怎来了?”
皇帝径自走过去,仍是盘腿坐到罗汉榻上,虽还是懒散的语气,却带着明显的亲昵,“没话说了,你来吧。”
徐宪错愕抬头,对上皇后无可奈何的脸,皇后请他坐了,“陛下不爱说话,徐侯习惯就好了。”
第123章留膳一切太过不可思议
123章
皇后不但不迎皇帝,还不用敬称,皇帝也一样,在皇后面前不称“朕”,直接就是你我称呼。
徐宪自觉和梁氏于称呼上就很随意,梁氏当着人还要称他声“爷”。
帝后是当着人都不做样子。
崔兰愔也在暗自观察徐宪夫妻的相处。
徐太后是中人之姿,她曾说过自己和徐宿肖父,三姐弟里最好看的是肖母的徐宪。
如今一看还真是,即便在北地苦寒中磨砺了二十年,徐宪仍是英挺如松,于人堆里还是很打眼的那个,南地男子的秀雅在他面前就显得单薄了。
当然比起皇帝来还是差着不少,崔兰愔觉着皇帝就是整日困顿的样子,也没哪个男子比他好看,比他有气势。
之前宋长史说起徐家事时,两人都想过,徐宪去了北地难得良配,事实却比想的要好。
当然,对于应城里高门人家来说,梁氏一个皮货贩子的女儿,只凭着一张绝色容颜,是连做妾都不够格的。
崔兰愔却不这样想,梁氏的美还是次要的,她身上的那种如劲草一样勃勃向上的鲜活才是难得。
她同梁氏才说了这么一会儿话,都不由心生好感,对于当时陷于困顿中的徐宪来说,该是能疗慰的良药。
于那时的徐宪来说,梁氏就是适合他的良配。
才梁氏和徐家四兄妹进来,都是一副怕露怯缩手缩脚的样子,是崔兰愔围绕着北地话题来聊,几个人才好转了。
崔兰愔自己是觉着梁氏和徐家四兄妹很好,却保证不了别人也抱着这样的想法。
别人还好说,她是担心徐宪回归了旧日的生活,会嫌弃梁氏。
男子富贵了嫌弃糟糠之妻的比比皆是,徐宪这样见惯了富贵的,会觉着梁氏不够体面么。
崔兰愔真的很不想见到这样的情形。
徐宪进门先往梁氏和徐家四兄妹那儿打量,且第一道目光是往梁氏那里去的,他这一举动,让崔兰愔放心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