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立刻得到几个老尚书的附和。
殿试时就有发觉,回去后也忍不住细细琢磨,在脑海中再三对比之下,真是越想越像。
可世间哪有这么巧合的事?
在京城资历超过二十年的权贵人家,多半都知道洛太傅府当年走失了一个孩子。
两者放在一起这么一议论,老精明们立刻都明白了前因后果。
只当是洛家还没有找着孩子,又或者是还没有怀疑到状元郎就是自家弄丢的那个孩子?
所有人其实心里已经猜测到因果,相信洛家不可能一点没觉察。
只不过背后议人是非,都不敢也不会直白说出来。
只会不停地议论着、猜测着、附和着,将御书房当成了八卦场。
皇上坐在龙案后悠闲地喝着茶,耐心地听着那些老东西们一脸无辜地说着:
我发现……
我以为……
我觉得……
各种八卦猜测洛太傅和洛侍郎父子的心思,越说越有些阴阳怪气起来了。
最后,皇上也听不下去了,将茶杯往龙案上重重一拍,缓缓开口。
“洛侍郎的嫡长子当年丢失一事,朕知情。只不过为了孩子安全,洛家不敢说丢的是嫡长子洛云潇。”
“直到几年后也还未找着孩子,这才不再隐瞒,还以为那孩子已经没了,直到……”
皇上掀起眼帘扫了一眼站着的那几人,心下冷笑一声。
“那孩子被柳家妇捡到,后在德清州长大,不愧是洛家血脉,读书确实很有天赋。”
“十二岁考中双冠童生、十五岁考中秀才案首,十八岁考中乡试解元。”
“今年还待六月才满十九,已是会元、状元,小三元、大三元全让他中了,说是文曲星下凡也不为过。”
“诸位爱卿也别去说洛家闲话了。”
“那孩子是在考中解元之后的成亲喜宴上,洛侍郎受江祭酒之邀去喝喜酒时,才发现的。”
“几经查证之下,才确认就是当年洛家丢失的孩子。”
“孩子感念柳家养育之恩,要考个功名光耀柳家门楣,不肯就回京认祖归宗。”
“去年十月初,朕便已知晓此事。”
“会试,洛太傅可没有插手半分,殿试,状元是朕点的。”
皇上最后两句话震耳发聩。
一众还想阴阳洛太傅父子的老头们,顿时安静如鸡,御书房里气氛一下变得沉凝起来。
他们在这儿造势议论了半天的新鲜奇闻和猜想暗示,皇上早已知晓真相?
他们阴阳挤兑了半天,以为能引起皇上好奇而派人问询或查证,再治洛家一个隐瞒之罪。
然而……最后多事之人竟是他们自己?
甚至,皇上金口玉言代洛太傅父子解释了内情,自证了真相,还为洛太傅没有插手科举为自己孙子铺路撇清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