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找人写话本子的那些日子,我和大哥就商量过一些事情。”
“读了多年的书又不考科举,无非就是出外做工,去做力气活儿肯定不划算。”
“像我丰家大表哥那样的,考上了秀才就在县城做帐房。”
“做的是轻松活儿,却不是谁都做得了的活儿,娶妻生子买宅子,如今已算县城里人了。”
“丰家大表哥这样不继续科举的读书人,到这一步也算是不错的日子了。”
“还有其他读书人,有抄书的,有写话本的,或是做帐房做管事的……”
“都是从读了书这个优势,去谋条出路。”
“如今,我们兄妹选择了写话本这条路,能带出去九个人。”
“如果以后还有合适的也可以带一下的。至于剩下的两条出路……”
“还有帐房和管事可以做。”
“只是年纪小、见识少,与我丰家大表哥那样的自然不能比。”
“但是多读几本书也机灵一些,却是可以从伙计小二开始,好好培养一两年再重用的。”
“以后那位公子要开新铺子、新作坊需要人时,不就有储备的人手可用了吗。”
只不过,她不想再将作坊开在枫林村里了,免得再遇上今天这情况。
今天顾老太太突然跑来闹,是所有人猝不及防的。
顾北彦出去第一时间,就让林刘氏将红薯作坊的门全都关上了。
楼梯门在不需要上楼时,原本就是锁着的。
不然,不管是闹腾的还是看热闹的,难免会冲撞到作坊这边的安全。
在自家村子里,村里人不管品行和善恶,都喜欢做一些自以为小事情的冒犯,缺少边界感。
酿酒作坊是由村里开起来的,还有村长和耆老们的震慑。
自家开作坊少了这层震慑,就容易被人惦记了。
好在家里红薯粉作坊,目前阵仗不大,用的全是南坡这边的人,少了很多是非。
但从村子里培养一批少年人才,为将来拓展生意做人力资源储备。
有备无患,却是顾佳琪原本计划中的一环。
“琪丫头,你和老头子们吐句实话,你们顾家在府城有买卖没有?”
几个老头听明白了顾佳琪的意思,一双双老眼都冒着精光,林长顺语气和蔼的细声问道。
“以前没说吗,和那位公子合伙开了家糕点小铺子呀。”
顾佳琪小脸无辜又带着些许惊讶地开口。
“铺子和人手都是人家提供的,我提供了几种糕点的做法,去掉成本,我们顾家分三成利呀。”
“爹娘说这是我自己赚来的,因此,除了一成利供大哥科举,剩下两成都归我自己。”
这事儿,他们确实知道一些,也是他们毫不担心酿酒作坊会没人来拖货的原因。
“不是还有话本铺子?”叶耆老忙问。
顾佳琪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解释道:“铺子都没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