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桂花是别家村子里野生的,十文钱就买了几大布袋回来了。
这对他可能是举手之劳,但确实帮了顾家大忙。
这几袋桂花留着囤桂花酒用也能囤出一批货来了。
眼下,柳君逸那边能投入的成本不多,行事会拮据很多。
因此,顾家这边还要防止柳君逸暂时拿不出进货钱来了。
毕竟两座庄子买下来也要投入种植,还有作坊寻找、增加人手,全都要钱。
但只要撑过眼前这关,之后至少入冬都有事情做,就有钱进帐了。
顾家手里还有上回卖食方的三百两没有动。
顾佳琪说过,这是保障大哥科举的本钱,也是顾家的底气,是无论如何不能动用在别处的。
救急也不行,不能养成随便挪用专属钱款的习惯。
月底,余年带了一批人赶了几辆马车来拖酒。
村里一听是府城来收货的,顿时轰动了。
柳君逸带给她的信
立刻又是跑去喊村长的、喊耆老的,却没人将人直接带去作坊。
因为顾家早就说过只供货给府城的人脉,人家要货多且长久买卖,价钱又高。
可不能三心二意最后鸡飞蛋打。
又是新的酿酒工序,如今已被枫林村视为自家手艺,又有不少人进了作坊,也将作坊活计当成长久岗位。
自然就形成了共识,所有利益相关者都会自发维护作坊。
若是发现有人打探作坊情况、想偷学手艺、破坏作坊营生,都会被揪到村长那儿去开大会。
情节严重者赶出村子、宗祠除名。
作坊开建之前,在村长和耆老们的有意引导下,村里人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
作坊开工一个月,还有柳君逸的到来和签文书、给订金,就更得村里人维护了。
就是顾岳民那开杂货铺的女婿想来进一些酒去卖,村里都没同意。
当然,那方常旭也不可能给出一百文的价,最多只给五十文,还要视酒的品质而定。
这番话可是激怒了村里不少人,如今村里很多人都说,重点防顾家大房的人。
如今总算盼开了府城拖货的人,可不就是轰动全村了?
只不过防范心还是有的,不准人直接去作坊。
等村长他们领着余年来到顾家,带来了柳君逸给顾佳琪的信,确定是柳君逸的人之后,才能去作坊拖货。
顾岳祥亲自领着余年他们去作坊,检查酒的品质、清点酒坛子和封泥情况,装车。
最后不但现付了酒钱,就连酒坛子钱都付了。
只叮嘱酒坛子要仔细进货质量,不能出问题,若是酒运回去漏了气岂不银子扔水里了?
作坊出了一千斤酒,就是一百两白花花的银子,可把村长他们高兴坏了。
这还是作坊刚开始,手艺不算太精。
大家小心翼翼地没敢加大产量,前面还有两锅酒不太好在村里自己便宜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