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早在心里默默酿过无数遍了,只等装备到了、作坊建了,各道工序实际走起来。
而接下来几天,自家这边不建酿酒作坊了,直接改成红薯粉作坊还有小库房,也要加紧建起来了。
中秋之后秋风渐凉,天气依然晴朗,正是收粮好时节。
顾家只有两亩良田、两亩山地,收粮不差这几天。
顾北亭要回县学了,只是家里忙,妹妹的抄书还差着点儿,便没急着回县学去。
父子四个又喊来林云山帮忙,将西厢杂屋全部扒拉掉,顾岳祥又赶着驴车去拖了砖头、木料、泥沙等建屋材料回来。
又在村里请了正经的工匠队伍一共六人,过来量地挖地基,准备建个两层屋子。
她不能冒险
顾家原来家底我薄,只有上房两间加厨房。
东厢三间,顾北亭一间、顾北彦和顾北诚合住一间,原来顾莲芳现在顾佳琪住了一间。
西厢两间杂屋加一小块空地放着农具杂物什么的。
现在西厢往后头的菜地移了五步,加大了屋子进深,还是建成两间,小块空地依然保留下来。
之后在往上房这头的屋巷处加建宽檐楼梯上二层,二层之上还要有小敞间阁楼。
且西厢地基抬高,地面要建地龙。
附近村里人都跑来看挖地基,好奇这屋子要建了给谁住。
也有人猜测,两间屋还有二层,那就是四间屋了,上头的阁楼自然是不算的。
那就是将来兄弟们娶媳妇,顾北彦和顾北诚一人两间?
毕竟顾北亭是老大,是要住东厢的。
既然顾家都开始添屋子了,难道是顾北彦要娶媳妇了?
可是没听说顾北彦和谁家闺女相看呀!
然而,任凭村里人议论纷纷,顾丰氏就是不回应一句。
被当面问起,就只是笑着说:“早着呢,急啥呢,我家大郎都不急,二郎急什么?”
村妇们来了一批又换一批,个个好奇不已。
这些碎嘴八卦事儿,全靠顾丰氏一人去应对。
妇人们问得多了却得不到明确答案,又见顾丰氏一天天忙得脚不沾地,就没好意思继续往跟前凑。
顾佳琪却是在屋子里关起门窗不理任何人。
也有妇人想喊她出去问话,却被顾丰氏拦下了。
村里小闺女们来门前张望过,总是见不着顾佳琪身影,也没好意思喊人。
毕竟她们与顾佳琪着实不熟,也无一起长大的情谊。
过了头两天的热乎劲儿,除了干活儿的人,看热闹的人就少了。
顾佳琪在屋里赶着誊抄的进度。
一百五十页的大儒游记,作为手抄书也是一本很厚的书籍了。
她的簪花小楷板书十分清秀整齐好看,顾北亭看得直夸奖,还说也要练一练这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