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房的大闺女嫁到同村村长家。二闺女嫁到县城,夫婿就是美味楼徐掌柜的儿子。
大儿子也是个童生,比顾北亭小一岁,在村塾里教蒙童,打算后年再考秀才。
小儿子比顾佳琪大一岁,还在读书。
三房四个孩子都还年幼,家底儿是三兄弟当中最薄的,但负担也是最轻的。
大房那边儿子混得好、闺女嫁得好,如今只有一个小儿子比顾北诚大半岁多,还在读书。
一个农家能供出几个这样的儿子,不是秀才就是童生,已经很了不起了。
这样的娘家,顾丰氏每次回去都很有压力。
哪怕她回去并不借钱,在娘家嫂子、弟媳眼中,就是去打秋风的。
侄媳妇和出嫁的侄女们到是嘴上不敢说什么,但那态度也是很冷淡的,生怕穷亲戚借钱借到她们家。
也因此,这些年顾丰氏只在中秋节第二天回一趟娘家,能带一些家里不花钱的礼去。
端午都不去了,以免那些人以为她连粽子都吃不上,想从丰家顺一些回来。
年前若手中宽裕就回一趟,若手中不宽裕就托别人带个信儿给丰老太太,自己不回了。
今年中秋,底气十足,也有不得不回的理由,自是要隆重准备。
顾佳琪和柳君逸不方便在屋中说话,也提着篮子跟在哥哥们后面去了。
自家的山地,枣树和桔树就种在屋后边不远,说话也方便。
农家日常,对柳大公子来说也是新鲜有趣的。
他家的庄子也没有顾家这里好玩。
当然,这里好玩是因为小媳妇在这里,他有更多时间和她相处了。
怕顾佳琪想起以前在傅家的生活,柳君逸只字不提从前如何,只谈以后他想如何。
这也减轻了顾佳琪的压力。
顾北彦和顾北诚爬上树摘桔子,顾北亭在树下举着篮子接桔子。
柳君逸想去帮忙,又想和顾佳琪将生意计划早早确定下来,便拉着她站在一旁说话。
三兄弟见状也不喊他们,只忙自己的。
很快,一箩筐桔子摘下来,又摘了一篮枣子。
回到家中,顾佳琪将柳君逸拉到她屋子去,吓得顾北亭将篮子往地上一搁,就跟在了后头。
顾佳琪扭头一看,哭笑不得。
而柳君逸却是忙着打量她的屋子,满心满眼都是心疼,嘴里念叨着:
“还是跟我去府城吧,这个月底就能将糕点铺子先开起来。”
这么简陋寒碜的屋子,他家粗使下人都不住。
只是这话他不敢说出来,怕顾家人不高兴。
顾佳琪却摇了摇头,笑道:“今年还不能去,村里酿酒作坊要安置起来,得先把酒的生意支棱起来。”
“不种桃树也好,这些日子心里确实被这事儿压着,想的也是将来不好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