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师父是真心收徒弟。
有的……可能只是打着收徒弟的幌子,招一些干杂活儿的免费小工。
看师父品德,看徒弟运气吧。
顾佳琪说道:“我们家要酿酒,最好是与那家避嫌,免得招人猜忌、让村里人闲话。”
“再者,我有一套蒸馏酿酒技术,若是练出来,也是我们顾家的手艺,不需要向别人学。”
“如今有了本钱,先藏起二百两给大哥攒盘缠,剩下一百两足够咱们做酿酒买卖了。”
“剩下那三十五两,买驴、买月饼材料,咱们先将月饼生意做了,再建作坊。”
“除了酿酒作坊,还要早早建个暖棚。”
“冰雪寒天也能种出青菜,到时往镇上或是县城送菜,也能小赚一笔。”
“还有咱们家山地不少,村里和其他村里种红薯的人家多,咱们不用种那么多红薯,改种桃树和梨树。”
“若买得到小苗或是半成年的桃树,等重阳之后种起来,说不定明年开春就开花了,咱们的桃花酒就有材料了。”
“便是种不了许多,也要打听到咱们县哪里有桃花和梨花可以收货,到时还要多带出些可靠人手来帮忙收货。”
顾佳琪将今天赚来的钱做了一个归类划分,一家人听得连连点头。
在顾家人为赚钱磨拳擦掌、满心期待时,柳君逸那边也忙得很。
柳君逸送走顾佳琪一家,转身就写了一封信,让人送去了驿站。
回柳家
柳君逸回到二楼包厢中,他邀请的几个书院同窗们早就到了,看到他这个请客的主人终于到了,自是一番调侃。
不过,大家对新上的松鼠鱼很是赞不绝口。
柳君逸知道,两道松鼠鱼,如今正是桂花旺季,桂花松鼠鱼自会生意最好。
今天琪儿卖的这些食方,足以保障富贵酒楼年内的生意兴隆。
酒足饭饱、宾客尽欢,柳君逸送走同窗们,便先回了自己在明风二街的小院。
这座一进小院,是他十五岁连中小三元后,想要在书院附近有处方便上学也方便读书的书房,父亲为他买下的首个私产。
院子虽小,但着实清静自在,他这两年常住这里,没有直接住进书院宿舍。
当年得到这处小院,他婉拒了母亲安排下人过来的美意,自己在外买了一房人。
是一对老夫妇,带着两个小孙子,儿子儿媳被柳君逸派在外面经营铺子,并不在府城中。
一家人替他守院子、照顾起居。
两个小子如今大的已有十岁,小的也有七岁,慢慢能在院中做些小书童的活儿。
他也将自己年少时读过的启蒙书给了他们,教他们多识些字,将来能做他的小厮。
父亲见他小院中确实不好安排太多人手照料,便阻止了母亲还想往他这里送丫环的行为。
只有在这儿,他才能真正得到清静,让心情放松下来。
坐在书房中,柳君逸慢慢焚香煮茶,思索了许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