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上幼儿园开始认字就同时学习书法了,高考前唯一的解压方式便是练字。
大哥有十五年的习帖经历,而她有二十二年,还是书法协会的外公一手教出来的。
刚才拿出来的两种字体,其实还藏拙了。
“大哥,我可以用这种簪花体去誊写四书五经吗?”
顾佳琪期待地望着顾北亭,按页计价赚得多。
顾北亭想了想,才开口。
“这个字体不合适,等我中秋回来,帮你从县城书局接一套大儒的文集。”
“接这种任务的都是书佣,至少也是个秀才,笔下实力都很强。”
“我之前说过的,按实力是一文到三文。”
“有些人靠字迹闻名,有了追捧者,基本都是三文。”
“但也不会更高了,毕竟一册书的售价,也不能随便涨。”
“我这种不愿意暴露自己字迹让人知道的,一文半的价,全靠一手熟练整洁的颜书。”
“文集更合适用簪花小楷。能将这一手字写得如你这般好看的,并不多,是一大优势。”
“若也出了追捧者……”
顾北亭说到这里顿了顿,看着妹妹的笑容多了几分调侃。
这时候扬名并不是好事
“妹妹若有高志,不防多利用抄书的机会读书,说不定将来能做个女大儒。”
调侃之中并无戏谑之意,反而充满了期待。
昨晚顾佳琪说自己爱读书写字。
顾北亭只当是她自小在大户人家有西席先生所教,能写会算,也就看看话本的实力。
此时此刻,顾佳琪这两手字体一出,他可不敢有半分轻慢。
便是县学中的秀才,立志要考举人要金榜题名的一些同窗们,论字体也能被他的妹妹比过去。
就是他,拿出真本事也不会轻松赢过,最多……不分伯仲。
可他的妹妹只有十二岁啊,就算从出生起就练字,也比他少练三年呢。
所以,是他不如妹妹,以后还得更勤于练字才是。
“我听大哥的,趁着抄书的机会多读书,长些见闻也好。”
顾佳琪露出灿烂的笑容,眼中也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大儒文集,是她快速接触这个古代世界文化、习俗、民风的好机会。
很多大儒爱读书、爱旅游、爱思想、爱呼朋唤友。
因而他们笔下的文字描述了一个个奇情妙趣、奇思妙想,以及这天下的奇闻妙事。
她现在就算能出枫林村,也没有机会走出安远县。
读书,是最好的捷径。
而她要做的事情,都需要本钱。
抄书虽然赚得少,现在也是她积攒本钱的最佳选择。
兄妹几个又说起抄书的一些感受心得。
顾北彦见妹妹这么拼,也有些不好意思。
“看来我也得将抄书任务再捡起来了,虽然赚得不如打猎多,但胜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