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
拿着从袁今夏哪里得到的陈情书,还有早已准备好的倭寇部署方针还有羊毛样衣来到了首辅徐大人家-堵人。
拜贴早在几日前就已经送达,淳于敏见迟迟没有回信早已经坐不住了。
将东西送了进去,只留下焦急等待的衆人。
府内,徐大人刚下朝不久,管家拿着手中的信件,“大人,陆府那边来人,还送了东西过来。”
东西被送上,看之前原本迟疑疑的徐大人神情激动,“妙啊!人呢!快将人请进来。”
《论发展倭寇为附属国的主要方针:1。提高对羊毛的收购力度和价格,减少养马量。。。2。解决温饱问题:玉米的多种食用方法。。。3。鼓励通婚,增强彼此的交流,潜移默化发展我朝文化。。。》
走进来的三人,两女一男,其中一女子,白衣清丽,步伐轻盈,衣衫环佩作响,最引人中午的没过那双眼睛,干净明亮。
另外两个人,也身姿卓越,相貌端正,看起来不凡。
可以就是这样的三人,令徐大人颇为不解,这三人样貌,年纪,资历,看着也不像是能写出这般策略之人。
“书写这策略之人呢?”徐大人颦住了眉头。
淳于敏上前一步,行礼,“回大人,正是草民。”
见徐大人神情,袁今夏和谢霄对视一眼,神情优虑,打算见机行事。
不是徐大人不相信,而是这篇策略的可能性和实施度非常大,没有一定的资历阅历不一定能想出来这损人的法子。
徐大人一直迫不及待的想和书写这篇策略的人讨论一番。
历来倭寇的处理都是各朝的心腹大患,这篇策略不伤一兵一卒,并可瓦解倭寇流氓的局面。
如今得知这篇策略所作之人是一个小姑娘徐大人面露迟疑,不是他看不起女子,恰恰相反,徐大人一向觉得才能与性别无关。
只是这样的策略,所观之远,所谋之大,百年来,甚至千年来,历代朝廷的心腹大患,如今竟然出字一小姑娘之手。。。令人难以置信。
“既然是出自你之手,那麽我得好好考教你一番,你可敢应?”
淳于敏紧了紧手边的衣袖,眼神坚定,“草民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徐大人挥手让人看坐,上茶。
淳于敏见她们坐下,这才开口,“战争的起因是对资源的掠夺,我们高价收购羊毛的好处,第一点,羊毛制衣织被,保暖柔软,可供达官贵人专享,并可回本。二,养羊的人多了,草的需求变大,养马的人就少,倭寇的骑兵战斗力也就大幅下降。
三,百姓只想活命,有钱可赚,就不会想打仗,有了希望,入伍的兵的也就少了。”
徐大人迫不及待的说道,“那通婚呢?”
“促进商贩交流,饮饱思暖,潜移默化的影响倭寇思维,趁机洗脑,加强他们对我朝的认可。
优待通婚子嗣,给出好处,诱惑他们加入我朝,时间久了,倭寇不再是倭寇,都是本朝人。”
徐大人激动得心直颤,“这玉米为何物,産量真有这麽高,他的杆真能当柴烧?”
“当真!”,说着淳于将所写的另一个玉米种植和如何使用的册子呈上
“好,好啊!”,徐大人喜极而泣,若産量真如册子上那般,最差或者史书上也会有他的名字。
见状,淳于敏趁机跪下,叩首,擡眸,“这策略是皇恩浩荡,草民只是碌碌无为之人,只希望大人能救陆大人一家性命。”
徐大人闻言神情复杂,皇恩浩荡,碌碌无为,这两词一出,他还有什麽不明白的。
此後这份策略便出自皇家之手,与书写之人无关,他低叹一声,“老夫自会尽力。”
“起来吧。。。”,说着上前虚扶了一把。
徐大人本就是公正这人,忧国忧民,忠于陛下,清风朗月之人,可朝中关系复杂,唯中庸之道可长存。。。
拿上手中的策略和夏家的陈情书,徐大人看在这份才华上也打算帮上一把。
陆家小子也算无辜,多年来兢兢战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倒也是有福之人,瞧了眼眼前之人徐大人感慨万千。
徐大人进了宫,淳于敏等人也就回到了府中等待。。。
焦急的等待几个月後,寒冬大雪,皇上下旨大赦天下,陆家得以出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