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小周兴奋地跳起来。
王师傅凑过来看,手指在手机屏幕上点了点:“这玩意儿,真能自己报数?”
“不光能报数,”江曼笑着说,“压力标了还会自动报警,工厂里的人在办公室就能看着,不用跑现场了。”
老人摸了摸仪表外壳,又摸了摸手机屏幕,眼眶有点红:“咱们红星的表,也能跟上时代了。”
那天晚上,他们一共改出了五台样品。叶东虓把它们小心翼翼地装进泡沫箱,外面贴上“红星智能仪表”的标签——那是江曼用打印机打的,字体还带着点歪。
“明天我跟你一起去。”江曼把箱子捆好,“多个人,多份底气。”
叶东虓看着她眼里的光,点了点头。
第二天清晨,天彻底放晴了。叶东虓和江曼抱着样品箱,站在厂区门口等车。阳光洒在“红星仪表厂”的厂牌上,那些斑驳的锈迹,好像也没那么刺眼了。
“你说,李老师他们会要吗?”江曼低头看着箱子,有点紧张。
叶东虓抬头看了看天,蓝得透亮。“咱们的东西好,怕什么?”他忽然笑了,“再说,就算这次不成,咱们不是还有四台样品吗?总有地方要。”
公交车来了,他们抱着箱子上去,找了个后排的位置坐下。箱子放在腿上,沉甸甸的,像揣着一团火。
车窗外,镇上的早点摊冒着热气,骑自行车的人按着铃铛经过,卖菜的小贩在吆喝。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又好像有什么不一样了。
叶东虓看着窗外掠过的树影,忽然想起老厂长笔记本里的一句话:“春天总会来的,再冷的天,也挡不住种子芽。”
他低头看了看怀里的箱子,里面的仪表正安静地躺着,像一颗颗等待破土的种子。
第四章:会议室的冷板凳
李老师的公司在开区,一栋亮闪闪的玻璃楼。叶东虓和江曼站在门口,看了看彼此身上洗得白的衣服,又紧了紧怀里的样品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别紧张,”叶东虓低声说,“就当是给老同学展示毕业设计。”
江曼点点头,却还是把头理了理。
会议室里已经坐了五个人,李老师坐在主位,旁边是技术部和采购部的负责人。叶东虓把样品摆在桌上,打开电源,手机app上立刻跳出数据。
“这是在老款压力表基础上改的,”他尽量让声音平稳,“保留了原来o的精度,加了无线传输模块和智能预警系统,适配现在的工业物联网平台。”
技术部的张经理拿起样品,翻来覆去地看,又用游标卡尺量了量尺寸。“外壳改动不大,你们生产线没换?”
李老师的公司在高新区的产业园里,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晃得人睁不开眼。叶东虓抱着样品箱,手心全是汗——箱子里是四台改装好的智能压力表,王师傅带着人熬了三个通宵才赶出来的。
“这是‘启明科技’?”江曼仰头看大楼招牌,“做工业物联网的,规模不小。”
叶东虓嗯了一声,心里却七上八下。他昨晚特意查了这家公司,主要给大型化工厂做监测系统,他们的小仪表能不能入眼,还是未知数。
前台领着他们进会议室时,李老师已经在等了,旁边还坐着个穿西装的年轻人,胸牌上写着“技术部张主管”。
“东虓,小江,坐。”李老师笑着招手,“这是我们技术部的张峰,负责项目对接。”
张主管点点头,眼神落在样品箱上,带着点审视的意味。“叶先生,江女士,李老师说你们做了智能仪表?”
叶东虓赶紧打开箱子,把压力表摆到桌上。“张主管您看,这是在传统压力表基础上改的,加了我们自研的传感器和无线模块,能实时传输数据,误差控制在o以内,比国标还严。”
张峰拿起一台,翻来覆去地看,又用指尖敲了敲外壳。“外壳是旧的?”
“是库存的半成品,”江曼解释道,“但核心部件都是新的,王师傅——就是我们厂的老钳工,亲手校准的,精度绝对没问题。”
张峰没说话,掏出手机对着仪表上的二维码扫了扫。小周开的app立刻弹出界面,上面显示着实时压力数值。他又让叶东虓演示了数据预警功能,当模拟压力过阈值时,手机果然响起了警报声。
“功能还行,”张峰放下手机,语气淡淡的,“但我们的系统已经有稳定的供应商了,他们的设备是全进口的。”
叶东虓的心沉了一下。“张主管,我们的优势是性价比。同样的功能,我们的价格能比进口设备低一半,而且……”
“
喜欢厂院新风请大家收藏:dududu厂院新风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