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罢也罢,要不是东梧,陆衍兴许还不来呢。
于是,东岳大帝想通了,高高兴兴同意了。
谁知道,东梧却不要陆衍,理由是他那儿不缺人。
这是让所有人都惊掉下巴的事,一个这麽厉害这麽能打的主,居然有人不想要。
谁都不能理解。
後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南阴界折损了一个武将。
东梧恳请东岳大帝,调一个武将给他,于是陆衍再次请缨,终于去了南阴界。
南阴界得了陆衍,全体欢呼。
陆不负衆望,继续打了几次胜仗。
没想到阴沟里翻船,这一次竟然全军覆没。
所以,满堂震惊。
阎罗殿内,短暂的寂静过後,议论之声响起。
东梧道:“把战况详细报来。”
小卒道:“郑主库私通外敌,害的镇阴军被困背阴关。元副将被掩护着逃出来,陆将军留下来死战。好在陆将军骁勇善战,虽然折损大半人马,最终逃了出来。
但是,谁想到,在滂水河谷那里,早就埋伏好了伏背族的人马。镇阴军再次被伏击,全军覆没。只有陆将军杀了出来,半路被我军碰上,将他带了回来。”
竟然还有埋伏?而且还是伏背族,这是下了多大的圈套?
这麽大的圈套,肯定不是一个小人物简单的私通外敌就能解释清楚的,郑社会不会有同党?背後是不是有人?
衆官吏又一阵议论。
东梧问小卒:“陆将军伤势如何?”
小卒道:“已请鬼医看过了,并未伤及命魂,地藏王菩萨也带着草药过去了,说休息个把月就能好,殿下不必担心。”
这次仗败的蹊跷,东梧吩咐明镜司详查郑社,又加强背阴关部署,不能再让百足氏有机可乘。
东梧处理完这些事後,殿中还有人小声议论。
东梧问道:“如何?诸位可议论出来结果了?”
衆人立马噤声。
东梧点名:“李偃,你怎麽看?”
李偃是三大判官之一的判所隶司,旧阴界时,郑社是他的亲部下。
李偃道:“郑社此人天生有反骨,野心很大,下官当年不喜他,所以将他调到五谷司守军粮库。他如今私通外敌,大有报复之嫌,此事与下官脱不了关系,请殿下责罚。”
衆人都听得出来,李偃明面上是请罪,实际是在往外摘自己。
李偃是个硬茬子,他仗着自己是旧阴界元老,根本不把东梧放在眼里。
在反律法的官吏中,他反的最欢腾,在弹劾崔允的文书里,他写的占一半多。
郑社出事,让李偃落了把柄。
但东梧打算给他留个面子,顺便用这个事堵一堵他的嘴。
东梧道:“李判官言重了,此事是郑社一人所为,与李判官无关。”
“只有律法森严,震慑住像郑社这样的人,才能杜绝此类事发生。所以,律法更要加紧推行。”东梧道,“元奎不仅要按阴律行刑,并且要昭告天下。律法司,准备一下,择日行刑。”
果然,李偃的嘴被堵住了,不敢再出言反对,所以他一反常性,什麽也没说。
他不带头,便没人再敢反对,元奎的事就这麽定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