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那许许多多、远胜从前扬帆的大船,确实拉进了双方的距离,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了。
这一路上,王阳明心中一直在想。
“为什么陛下会让我和张璁参加这趟行程?”
他们不过是新科的进士,也着实没有什么资历。
若非要说才干……才干这种东西,说你有你才有,说你没有你就没有。
所以,为什么会选中他们?
难道,正是因为他们年轻?
陛下觉得,这西洋人就算眼前这十年二十年还能够井水不犯河水。
大家平安无事,至少是表面上的平安。
但等到二三十年后,那就不好说了。
而那时候,他们也已经长成了,不定就成了朝廷的中流砥柱。
陛下这是在下一盘大棋啊。
至于陛下为什么要让二皇子和小公主也参加,也是因为他们也是大明的未来。
当然太子最应该来。
不过他身份贵重跑不开,让弟弟妹妹先替他看一看也好。
这一路,他和二皇子公主也算是忘年交了。
蔚王殿下,虽然年纪小,但似乎是赚钱的一把好手。
按说一个藩王,如果太爱钱,实在不是好事,于国于民都是不利。
但出去这么一趟,他也看明白了,固然士农工商,并不该有高低贵贱之分,hutong
想起当年,他受命将王越的棺椁送回家乡。
后来,王越的儿子将一把宝剑赠给他。
“这是家父征战威宁海之时所用的兵刃。”
王阳明立刻拒绝:“这太贵重了,晚辈不能接受。”
对方却说:“家父说了,陛下让谁送他归乡,必然是十分看好这年轻人的未来。宝剑赠英雄,你日后必能建功立业。”
王阳明也想日后建功立业。
可他没想到,这个机会来的这么快。
到了广州的府衙,王阳明立刻就见到了等着他的人。
“哎,王大人您终于来了,可让我等的好苦啊。”
对面是司礼监的人,二话不说、立刻将手上的东西交给王阳明。
“我的任务,这可算是完成了。”
王阳明打开一看,竟然是一纸任命。
任命他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
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是正四品的官职,位次于正三品之左、右副都御史,和正二品的左、右都御史。
这个官职就现在的王阳明来说,那是相当的高攀了。
“大人,东西送到了,您就尽快上任吧。”
“谢公公。”
“宫里特意嘱咐了,让您先去赣州上任。”
都察院是监察百官的,王阳明这个职务主要是监察地方,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
既然宫里指明了赣州,那他就先去了。
要说他外出两年多,就算不回京述职,怎么着也应该给他放几天假,让他回去看看爹妈才是啊。
怎么就这心急火燎的就立刻让他走马上任,牛马也不是这么用的。
不过他才走到半路,就听说了,宁王反了。
在大明朝,文官没有军功是不能够封爵的。
所以到目前为止,封爵的文官只有两个。
第一个是王骥、王尚德。
正统年间多次出征,平定了麓川思氏势力和湖广苗人叛乱,立下赫赫战功。
最终被封为靖远伯,成为明代首位因军功封爵的文官。
第二个就是之前的王越,三次出塞平定河套,并在红盐池之战和威宁海之战中取得胜利,被封为威宁伯。
——巧了么,他俩都姓王,我也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