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没来过,都说河套适合放牧。”他啧啧,“就这——放牧?真真是暴殄天物。”
这地方明明是绝佳的耕种之地,别说红薯这些了,别的也没问题。
如今天气冷了,先把种子什么人力物力准备好。
等到开春了,齐心耕种,红薯收获的也快,只有有吃的一切就好办。
除此之外,皇帝还派了不少人去大同,不知道捣鼓什么。
大同有煤,是个人都知道。
北魏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就记载了大同煤田口泉一带的火井自燃、煤炭开采。
大同为燕京之锁钥,三晋之屏障,历代是兵家必争之地。
既然要屯兵戍边,就要兼造兵器,自然也要采煤。
但若要造兵器,光有煤不够,还得有铁。
好在山西铁矿也不少,生铁产量超过全国官营的百分之十。
赵小照听说那边高炉什么已经架起来了,估计他亲爹早就按赖不住,要来这儿围观。
所以,他也得回去了。
走之前,他叮嘱唐伯虎。
“你先不要回去,在这边替我管着这院子。”
“就我一个人?”
“不够住?”
“不是。”
赵小照揶揄道:“那就是人少了呗。放心,过两天再给你安排几个人。那些诗啊画的可别忘了。”
唐伯虎叹气,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知道他还能不能回的去了。
“就算是革去了我的功名,也不该不让我回家啊。”
想想已经是一年多前的事了。
他从苏州到京城参加会试。
本想着金榜题名,之后光宗耀祖。
如今倒是计划比不上变化快。
谁能想到,他既没能留在京城、也没能返回苏州,反而到了这边陲之地,当了个什么劳什子狗屁长史。
他转过身去,突然看见面前一个女子。
他瞪大了眼睛:“你是?”
秋香问:“唐公子还记得我吗?”
“你——”唐伯虎忍不住倒退了几步,“你……你来这里做什么?”
秋香撇开他进去,留下一句话。
“反正和你没关系。”
*
赵小照启程回京,这一路上自不细表。
此番大胜,一定是要好好庆祝一番的。必要大张旗鼓、歌功颂德。
至于战绩,有三分的吹成五分,有五分的吹成十分。
吹拉弹唱、缺一不可。
让他们知道这大明的天下还得让姓朱的做主才行。
《弘治杂报》之前,还专门出了一期号外。
这可给兵部的人气的胡子都翘起来了。
“堂堂军国大事,闹的街头巷尾、人尽皆知,什么报纸?到底是哪里冒出来的?!”
旁边的人低声说:“没人敢管。”
“为何不敢?!”
“大人,您就消停消停吧。”
都说了无人敢管了,还问为什么?
有些事情,不知道的好。
回到京城那一日,赵鸣大概也是设计过了。
万众瞩目之下,赵小照简直像要立刻登基了。
这么一对比,朱厚照确实是有些可怜了。明明他也是大胜,怎么倒好像都是说他不好的。
核桃和小炜坐在人家脖子上,都见不到亲哥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