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以太子目前“暴露”出来的品行,那真是不教不行啊。
你看杨廷和,自家能教出神童来,却险些被太子气死。
本来万历朝的大戏,提前一百多年上演了。
对于太子出阁的事,赵鸣搞起了拖字大学。
“病了,太子病了啊。”他感伤地说,“这孩子身子骨儿弱,着实可怜。”
李东阳:???
病了?还身子弱?
那之前在后殿活蹦乱跳,嚷嚷的声音连外头都能听见的是谁?
可别说,那不是太子。
再往后又是各种理由。
不过皇帝虽然不让太子正式出阁,却从翰林院拎了几个人来教太子,其中有一个便是今科的状元——朱希周。
人家得状元,都是文章写的好。
朱希周得状元,那是自己姓的妙。
第73章春闱一你们是兄妹,还是姐弟?……
弘治九年,是三年一次的春闱。
赵鸣也是干妥了这件事,才去的南京。
——这说明什么?说明朕知道轻重缓急。
二月乙亥,礼部会试,取中试举人三百名。
三月癸巳,皇上御奉天殿,策试这三百人。
虽说是天子门生,但殿试之上,高高在上、一言九鼎的皇帝既不能让人落选,也不能看谁顺眼,就路边抓个新人进去。
只能给这三百人重新排个名次。
并且大体上也就是个微调,4名变5名,20成了18这样。
很难把人从第299名变成第1名。
怎么看,皇帝也不过一个造型上的作用。
所以,这些进士大抵上只觉得自己或天赋异禀、或勤奋苦学、或那啥啥啥,反正这功名不是皇帝赏的。
毕竟皇帝真的决定不了什么。
而这一科虽有一些著名人物,但风头远远不能和三年后、弘治十二年相提并论。
三年后,不光那一科的进士星光熠熠。
就连落榜的也都各有奇遇。
放榜前后更是……
且先说回这一次,赵鸣亲自点了朱希周为状元。
“姓朱,好啊。”
没有那一堆金木水火土,果然清新。
再看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
果然,南直隶永远都是科举路上的卷王。
离的不远,又是同姓,八百年前说不定真是一家。
“朱是国姓,名希周,也是好名。”赵鸣说,“且周有天下八百年。”
是个好兆头。
——八百年?你也是想瞎了心了。
他召朱希周上前,问了他年纪,再看了看他长相。
“二十四岁,果然年轻有为,朕看你面相,能活到八十四。”
可不是么,六十年一甲子。
今年是丙辰科殿试,六十年后又逢丙辰科,诸大绶状元及第。
嘉靖皇帝觉得两个丙辰科状元同在一朝,实属旷古盛事,这等喜事一定是他的功德。
“八十四?”
给你算命数,怎么看都是骗子。
不过,谁也不敢说皇帝是骗子,更何况早有“前科”,朱希周自然是喜不自胜。
——皇帝点了我做状元,还说我能活到八十多!
——真是双喜临门啊!
看来少活一年都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