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牛>大明一家人 > 4050(第19页)

4050(第19页)

所以现在的小孩子完全没有买布这个概念,只有买衣服。

张宛摸着新送上来的料子:“这是哪一家的?”

“殿下,这是杭州织造进献的。”

“花样倒是不错。”

大明在江宁、苏州、杭州三地,都设有专供宫中织品的皇商。

宫里派提督织造太监管理,织造各项衣料及制帛诰敕彩缯,供宫廷祭祀颁赏之用。

除此之外,两京都设有内外织染局,南京还设有供应机房。至少有几万人,都是为了供应皇室。

看来,贪官污吏固然猖狂,皇帝更加是大明最大的蛀虫啊。

张宛要是不当这个皇后、还真不知道。

宫中贵人的衣物都是只穿一次的,并不浣洗,每天都穿新的。

“一次性衣服?”

这么奢侈?!

不光如此,每日每次方便,用的居然是名贵丝绸。

这种丝绸由四川独有的野蚕吐丝制成,经过重重工序才制作而成,专供皇帝上厕所使用。

其质地细腻,触感柔滑,每一卷手纸都代表着独特工艺和皇帝的尊贵身份。

不用问,肯定也是一次性的了。

赵鸣和张宛这样的穷惯了的,纵然穷人乍富,也是真受不了这种。

“疯了疯了!拿这个擦屁股,能擦出黄金来不成?赶紧换掉,不是已经有纸么?”

“什么?纸是用来写字的、当手纸亵渎了……你听听、你这说的是人话吗?”

赵鸣下旨,说如此手纸太过于奢华,以后不必再进贡了。

他自觉是一件好事,反正肯定不是坏事吧。

没想到,当地的官员却奏称,说——圣上诏书到后,川中野蚕竟不再吐丝结茧了!

赵鸣:???

——村民中多有以此为业者,皆流离失所,衣食无继,恳请皇上收回成命,以救万民!

好家伙,他不用这手纸,老百姓都要饿死了。

如此种种,在宫中真是每日都要上演。

这王朝到了中后期啊,果然个个何不食肉糜。

就算是人要衣装、佛要精装,也应该知道一个度吧

“殿下。”宫人来禀报,“斋戒都准备好了。”

亲蚕礼的第一步便是斋戒,以示诚心。

第二步是躬祀先蚕,吹拉弹唱等一系列祭祀的流程。

如此几日后,重头戏来了,便是是亲桑。

皇后先行采桑三条,以桑授蚕母。命妇也都是都如此。

按说到了这一步,亲桑就算是结束了,然后就是赐宴命妇和治茧造服。

蚕吐丝结茧需三个月,所以等到三个月后,钦天监会择吉日让织妇在宫中织布。

织出的布会送尚衣局织染,用来做祭服,或是犒赏蚕妇。

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在场的都等着吃饭了。

不料皇后突然停住了,对着面前一个用红布盖住的大物件,又行了个礼。

这东西一直就摆着,她们进来的时候也奇怪,不知道是什么?就是不好开口问罢了。

“天子亲耕、王后亲蚕,是为了鼓励国人勤于纺织。”

张宛清了清嗓子,“今日在座的各位,都会纺织,本宫身为皇后、母仪天下,也应当作为表率。”

说着,那块红布被取下,露出里面一个挺大的机器来。

既然大家都织过布,自然看出这是纺纱机。

不过和常见的纺车不太一样。

纺车古已有之,家庭纺车一般都是手摇脚踩,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是二至三枚,最多五枚。

南宋的时候,也出现了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利用水力驱动的大纺车。

这种大纺车,一昼夜可纺一百多斤,在南方能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不过北方倒是推广的少了。

张宛说:“这是本宫发明的,张宛纺纱机。”

不是珍妮纺纱机了,这里的机器由她命名。

她介绍说:“这是垂直纺锭,这是滚筒,这是传送皮带,这是可移动的张力杆,各位走近一点、可以看得更清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