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牛>摄政王的村夫王妃[种田] > 第115章 番外1摄政王果然眼光独到(第2页)

第115章 番外1摄政王果然眼光独到(第2页)

这是陆怀舟随意选的一个小村庄,江寂先下了车辇,少年皇帝随即下了车,陆怀舟最后。

村里被打过招呼了,还有官兵排查过。

皇帝亲临,还有摄政王,还有昌国公和那么多高官,可把这个小村庄的村民吓到了,村长带着全村人在路边恭迎圣驾。

皇帝让他们起来,看着村民们。

陆怀舟看着村长,说道:“你们去忙你们的,现在正是小麦收割的时候,抓紧时间。我们看一会儿就走,不用管我们。”

村长喏喏点头,带着村民散开,回去拿了工具去收割小麦了。

皇帝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一切,黄澄澄的一大片,风吹过来,摇曳着,波浪起伏。眼前这一片全是一种作物,他猜测这应该就是小麦了,更远一些那绿油油的,应该是各种蔬菜。

他都没见过,新奇得很,问江寂:“昌国公,这就是小麦吗?”

江寂陪在皇帝身边,“对,这是冬小麦,就是去年九月播种的,现在正好收割。”

皇帝有些高兴自己猜对了,他走下路基,跳上田埂,近距离去看麦子,麦穗黄灿灿的,饱满充实,尖尖带着长长的麦芒。

“那春小麦是几月收?”皇帝又问。

江寂答道:“春小麦一般三月份播种,过一个多月也可以收了。”

皇帝有些迷茫,疑惑道:“冬小麦要种那么久,为什么不种春小麦?”

江寂笑着解释道:“皇上,冬小麦它生长周期虽然长,但是它的产量普遍比春小麦更高,而且品质更好,就是更好吃一点。春小麦适合种在更寒冷一点的北方,那边冬天太冷,现在没法种东西。这边,冬小麦收割后,在再次播种前,地里还可以种一些其他的作物,比如红薯、玉米、豆子之类的,可以有效利用土地,增加农户的收入。”

“原来如此。”皇帝懂了,他往田地里走去。

文武百官也都下了马车,跟在皇帝后面去参观田地,一边听着江寂的讲解。

走过一大片的麦田,他们到了一块西瓜地,地里若隐若现有好多大西瓜。

皇帝惊喜道:“我知道这个,这个是西瓜!”

“是的。”江寂笑着点头,“这个叫麒麟瓜,皮非常薄。”

皇帝蹲下身仔细看着,“原来它们的藤蔓是长这样的啊。”

江寂也跟着蹲下,指着藤蔓上的两朵花,问道:“皇上,您看,这两朵花有什么不同?”

皇帝仔细看了下,看出了差别,道:“这朵花中间有个柱子,这朵没有。”

“是,这朵有花柱的就是雌花,另一朵则是雄花。”江寂把雄花摘下来,摘掉花瓣,对着雌花花柱蹭了几下,“这样,就是给雌花授粉,这个西瓜大部分要人工授粉。”

皇帝好奇地也试了下,“授粉不是有蜜蜂吗?”

“人工授粉可以提高结果率,依靠蜜蜂蝴蝶,有可能有些会漏掉。”江寂解释道。

皇帝懂了,其他围在边上的大臣们也懂了。

这些大臣大多数也是没见过这些的,也是长了翻见识。

接着,皇帝又看了很多蔬菜瓜果,看到了红薯地,江寂还去扒了红薯根部的土,让皇帝看看根部结的小小红薯。又看了玉米,这会儿玉米也已经长出来了苞米,但还不能吃……

皇帝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又惊讶于江寂的博学,感到非常佩服。

看到人家在地里割麦子,皇帝还去试了试,还跟一些村民聊了天,不一会儿,他就出了一头汗,腰也有点酸。

“做农活果然很辛苦。”皇帝感慨道。

江寂点头:“农民是很辛苦的,面朝黄土背朝天,风调雨顺还好,要是遇上什么极端天气,那就有可能无所收成,那几个月就白忙活了。”

皇帝看着这片土地,看着在地里干活的村民,心中隐隐有所触动,也终于感觉到了一些百姓的苦。

这还是粮食收成已经翻倍的情况,在前几年,江寂还没弄来新种子,农户的收成更少,吃都吃不饱,每年冬天都会饿死很多人。

皇帝听说过这些,身边跟着的一些小太监,就是家里实在养不活了,送到了宫里来当了太监,起码还能活着。

随即,一行人又上了附近的一座山头。

在山顶空地,一群人登高望远,心旷神怡。

山脚下是万顷良田,一片一片的麦子金黄璀璨,风吹麦浪宛如海浪般,田间地头,硕果累累,蔬菜瓜果缀满枝头。

他们看着这一片土地,感觉异常充实。

这两年,新稻种、新麦种,红薯土豆等新作物,还有各种新奇的蔬菜已经推到全大盛。

农户粮食产量翻倍,还有红薯土豆和玉米成为了百姓餐桌上的主食之一,各地的粮仓满了,百姓的肚子饱了,餐桌上也有了越来越多样的蔬菜,冬天,也能穿上棉花做成的棉衣了。

短短几年,大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这一切,都是江寂带来的。

众人不禁把目光看向前面穿着普通蓝色布衣的江寂。

少年皇帝心中感慨:江寂先生,大才也。

众官员:昌国公,配享太庙哪!

他们又看向江寂身边身着黑色蟒袍的陆怀舟。

摄政王不愧是摄政王,果然眼光独到,是最好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