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牛>35岁重啓人生的陈丽婷 > 选择家人建立自己的家庭(第2页)

选择家人建立自己的家庭(第2页)

计算了各类客户贡献的利润率之後,陈丽婷建议干妈把装修餐饮店铺作为一个重要的新业务方向来拓展。因为广东人非常重视吃文化,一家餐厅如果做得不好吃,是很快要倒闭的;老餐厅过几年也要换个装修换种风格。新的餐厅装修需求一直都很旺盛,这类需求甚至比居民个人住宅还要多。

干妈采纳了这个建议,又去联系参加广交会等一些展会,只恨分身乏术,没有培养起足够的人手来运营所有的业务。对一些基本的业务话术更新丶供应商的沟通丶帮客户运输家具之类的事情,也由陈丽婷带领晓纯一起支援,并且帮干妈培训几个骨干员工。

下午和晚上是陈丽婷的学习时间,因为她的工作不太涉及接待客户,而客户大部分都是中午下午才来,所以她都利用早晨早起和上午的时间处理工作。一天的时间因为做事多而被拉长,恨不得每天能有48小时才能有一些休息的时间。

干妈怕两个孩子吃不好饭,还专门请了做饭钟点工□□。

店里的业务在陈丽婷的建议下,肉眼可见地好了起来。等高二开学的时候,陈丽婷卡里已经攒了十万块钱,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都全部够了。

开学前,陈丽婷建议干妈研究下淘宝店怎麽开,可以选一些卖得最好的品类上架淘宝店,再联系下大件家具物流合作。以後实体店生意会受到电商很大的冲击,需要早做准备。

即使现在不开淘宝店,也要让干妈先准备起来,研究研究怎麽弄,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陈丽婷自己没做过电商运营,所以能提供的建议也比较有限。

陈丽婷想,自己一个重生的人,居然没带什麽快速发财buff,既不知道彩票中奖号码,也不知道哪年世界杯谁赢了谁输了,几比几,谁冠军。就算知道买房以後会赚钱,都没有本钱去买,真的一点投机取巧的机会都没有。

眼下,只能按照一些大趋势来提前准备下电商生意了,还是要按部就班好好努力,真是没有暴富的运气啊。

在学习上,也没有任何buff。毕业太多年了,连当年高考作文题目是什麽都忘了,更别提其他题目了。如果拿一份当年的高考卷给35岁的她,数学可能会得0分,总分可能连大专都考不上。

一切都没有任何捷径,只能放弃幻想,自己奋斗了。

暑假里,陈丽婷也提前预习了高二两学期的数学丶物理内容,英语刷了刷GRE丶托福词汇。高二分科後,学校会在一年内上完高二+高三两年的课本内容,把高三全部留出来做复习的准备,所以开学後进度会很快。高三的内容就等下次寒假再复习。目前复习的内容可以覆盖第一学期就好。

高二,大家会开始研究走不同的上大学路线。

首先,各种级别的竞赛会很多,如果想要走竞赛+保送的路线,需要准备的内容和参加高考是完全不一样的,要专门去刷竞赛题,得了一些奖後可能会被选入国家集训队+提前锁定名校的报送资格,名次靠前的同学可以获得专业随便选的机会,还会赢得很多的奖学金。

这种是属于学神的路线,例如叶鲲鹏,就在研究参加物理竞赛,陈丽婷这个名次根本没考虑过。

其次,有一些学生会准备出国,他们会开始认真准备托福丶雅思成绩,准备考GRE,或者去参加一些体育竞赛丶社会实践活动,把自己的简历弄得丰富多彩,符合欧美大学的招生喜好,再去自己申请国外的学校,或者找中介帮忙办。

去国外读书,总的来说费用很高,除非能申请到全奖。就算奖学金可以覆盖学费,生活费也是巨额的支出。

这条路线,不是非常有钱或者非常优秀,也不用想了。陈丽婷也没有考虑。

最後,剩下的大部分人,都是走传统高考路线的。老老实实自己考试,老老实实报志愿。如果考到特别优秀,能接到一些名校招生组的电话,那就算是在本路线里非常成功的了。

陈丽婷就是坚定地选择了高考路线。没办法,她没有更多的精力或财力另辟蹊径了。能把课本知识吃透,参加高考争取考好点,就不错了。

在高二大家都人心惶惶,纠结到底要走哪条路线的时候,在无人在意的角落,陈丽婷坚定地选择了理科班,进入了理科重点班。幸运地跟叶鲲鹏继续坐了同桌,在高二上学期的第一次期中考试,考到了班级前十五名丶年级前六十名的位置。

仍然是并不亮眼的名次,除了班主任单独叫她谈了一次话,其他同学并没有注意到。但只有陈丽婷知道自己取得了多麽大的成功。如果高考也能保持这个在省重点的名次位置,足以考到全国最顶尖的前五所大学,超过了她之前高考的水平,她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信心,甚至觉得就算前两所大学,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的。

人就是这样,境遇越好,对未来越乐观,越有动力奋斗。

很多人都说,你看他那麽幸运,还那麽努力;那麽有钱,还那样奋斗。其实这话说得就不对,并不是越穷的人才越爱奋斗,并不是遇到越多的困难人才越喜欢努力。

每就算陈丽婷每次考试,只比别人,或者只比之前的自己成功了1%,那她也能从中总结出一些很好的经验,体会到一些成功带来的良好感受。而这种体验,会强化她继续努力的决心,因为她知道怎麽做才会更容易成功,怎麽做才会体验到下一次更好的成功。

所以,越成功的人,越有动力继续努力,因为他们曾经得到过。

每个人也都需要有一些幸运的境遇,一些无条件的爱,来提升她的配得感。

有的人因为长期处在被打压丶被摧毁的环境下,即使遇到了好事,也忍不住会想:“这麽好的事,怎麽会轮得到我?我配吗?”从而因为不自信丶懦弱産生了不配得感,白白让大好的机会溜走,或者根本没胆量去争取更好的东西。

一次次的考试都在进步,虽然名次提升缓慢,但只要在变化,就说明陈丽婷做对了很多事。她会继续研究怎麽样才能继续提升。她有过成功的体验,就会有这样的耐心。

而这一次她为自己选择的家庭,在跟干妈和晓纯相处的潜移默化中,她觉得自己可以去争取任何机会,自己配得上任何好的东西。

哪怕争取不来,也没有什麽配不配的。

TOP2的学校,以前感觉远在天边,从来没想过自己能考上,985跟清北的差距,感觉比人和猴子的差距都大。每个人看到清北的学生都会侧目,不自觉地投过去羡慕的眼光;每个单位听说有谁是清北毕业的,大家都会单独拿出来讨论下。

陈丽婷曾经跟清华和北大毕业的学生都共事过,两个学校毕业的人都是很好的员工,但又略有差异。

北大毕业的同事,一开始看不出是名校毕业的,穿得很朴素,如果不是别人额外透露,你猜不到他们是北大毕业的。他们没有那种一来就要卷起来的气质。相反,很多人感觉有点吊儿郎当的样子,好像对什麽事都无所谓,尤其对升职加薪没有那麽热衷。但交给他们的工作,都完成得很靠谱。

偶尔深入交流一下,就会发现他们对很多事有着非常深入的思考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丶有一些固执的坚持丶有一些小衆的爱好。总之,蛮自我丶蛮独特的。

清华毕业的同事,周围会没有人不知道他是清华的。这个信息一定会被所有人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就陈丽婷遇到的那几个同事,会格外自信丶走路格外擡头挺胸丶跟别人吵架格外理直气壮,更符合一些人对名校生的刻板印象。而接触後就会发现,他们真的有骄傲的资本。他们思考的速度之快丶对专业技能的钻研之深,都让人觉得“不愧是清华的”。

当然,以上印象仅仅来自于陈丽婷本人认识的不到十个清北同事。样本量很有限,说明不了太多问题。

但她还是从这些同事那里获得了重要的信息。

本来,陈丽婷以为清华的理科比较强,北大的文科比较强。她曾想,要是她继续上文科,能考上北大就好了。後来从同事那里了解到,北大的文科丶理科都很强,清华的工科比较强。清华人称五道口技术学院,就是因为有大批量非常优秀的工科院系。

重来一次,陈丽婷既不想学文科,也没有那种科研的精神学理科。感觉大学学工科,加上她之前的文科经验,後面的职业道路会更好走一点。

也就是说,清华会是她更理想的目标学校。

曾经远在天边的学校,曾经想都不敢想的目标,在陈丽婷高二上期末考试进入班级前十名丶年级前三十五名後,她有点想要争取一下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